这些年轻人创业,第一攒人品,第二攒钱!

10-17 10:58 | 共青视点来源: 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新时代下,青年创业者要创收,却也讲究情怀。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创业呼啸过后,带走效益,却徒留一地鸡毛,而更期待在创收的同时,肩负起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与担当。不信,到“创青春”全国赛的赛场上看看吧。



创业灵感源于破解生活难题

2016年,孙少博想做一个棉纺织加工厂。在筹备过程中却发现,棉花的废料处理渠道既单一又不环保。

“方圆十公里内就能闻到恶臭的气味,我亲眼看到传统工厂造成的污染有多大,不想让自己生活的环境变成这样脏兮兮的。”

孙少博:


孙少博坦言,是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给了他创业的最初灵感。


离孙少博的展位不远处,两个来自清华大学的男生所处的展位前摆放着铜粉、铝粉、石墨等几样大家不太熟知的化学物质,但他们的研究项目却与如今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所研究的项目是新能源汽车中锂电池的绿色高效回收。

3年前,李旭辉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正值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他和同学为之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中的锂电池使用3~5年之后就要退役”的现状感到担忧。

“新能源汽车退役下来的锂电池,如果没有很好的渠道和技术回收,那既不环保,也不经济。”

李旭辉:

李旭辉和伙伴们从自己所学专业角度分析,这可能是一个未来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一群理工科研究生在清华园组成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研究团队。


为了让项目落地,他们自绘图纸,跑到山东淄博、浙江温州等地,挨个上门拜访制造厂家,希望定制生产设备。


“我们现在的技术可以将锂电池的原料回收率提高到90%以上。”研究团队的成员都认为这是个对社会有意义的项目,一直坚持不曾放弃。

创业也要扛起责任的大旗

在罗沙沙的儿时记忆里,家里床上铺的,母亲身上穿的,都是蓝印花布;老街、作坊,她耳濡目染的都是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创业的初衷就是为了保护蓝印花布的技艺。” 选择扛起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旗,是因为罗沙沙舍不得自己从小生活的一部分就这么失传。


因有在国外留学和学习艺术设计的经历,罗沙沙在传承蓝印花布的过程中,向跨界设计和扩展外贸两方面努力。为了让大家觉得蓝印花布更亲近,罗沙沙通过设计开发,批量生产出上百种消费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产品。

创业追求实现双赢


要创收也要承担责任,在“创青春”的赛场上,这样的人不少。


广东省盐碱地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盐碱地种植出区别于传统大米的营养大米,那么对于国家的农业发展和百姓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王世超创立了广东青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母校耐盐水稻研究团队合作,利用电商和互联网的方式帮助推广海水稻。


在推广海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王世超通过培训的方式,教给湛江市附近贫困户和普通农户种植海水稻的方法,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现在每亩地一个种植季度可以为农户增收800元到1000元。”

王世超:

“我们致力于解决中国的水环境问题,推动中国环保产业在改变中前行。”这是来自浙江湖州的李澳伦创业的初衷。


而除了勇担责任的环保卫士,李澳伦还有另一个角色,在“创青春”大赛现代农业初创组中,李澳伦是“基于基因改良水生植被的水体修复技术”参赛项目的负责人。从概念到技术研发,李澳伦的团队酝酿了将近两年。 

责任编辑:陈凤莉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