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深处的青春战歌

12-06 12:35 | 军事来源: 解放军报

沙子呷近影。(王刚/摄)

“当兵了,终于走出了大凉山,没想到却走进了一座座比家乡更大更偏的深山。”近日,火箭军“唱响新时代战友之歌”主题报告会上,一位身材魁梧的上尉军官用沙哑的嗓音倾诉心声。

这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汉子,就是火箭军某工程旅二营副营长沙子呷。他一米八的个子,浑身肌肉,一只手就能拎起百十斤的重物,一副沙哑的嗓子,让他在人群中更为特别。

原来,沙子呷有一次得了百日咳,正赶上工期吃紧,病还没好利索就上了阵地,粉尘弥漫呛得他咳嗽不止,再加上各种机器轰隆作响,他只能扯着嗓门指挥施工,结果就落下了这副沙哑嗓。

导弹工程兵的苦与乐,在沙子呷的讲述中慢慢铺展开来。

为导弹“筑巢”,施工在哪、何时完工、转战何处……导弹工程兵脚底之下标注的尽是共和国的神秘坐标。这些坐标,大多在人迹罕至的高山深壑,方圆数十公里没有人家,毒蛇野兽经常出没,别说手机找不到网络,有时候就连电视都很难正常观看。

那年春节,沙子呷的爱人莫小梅从老家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了驻地,距离沙子呷施工的地方还有200多公里。当时正下大雪,下了出租车又上三轮车,莫小梅换乘多种交通工具,辗转来到最近的镇上。

此时此刻,沙子呷正带着官兵进行施工会战,莫小梅只好暂且在镇上宾馆住下。直到第二天晚上,沙子呷才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十几里山路,冒着风雪到镇上接她。夫妻俩见面的那一刻,委屈一下子涌上莫小梅心头……

山高路远并不可怕。走进岩层深处的施工阵地,考验才真正到来。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上阵地施工,沙子呷说,面对怪石残岩、震耳欲聋的机械轰鸣、呛人心肺的油烟粉尘,心里直打怵,即便戴着防护口罩,仍被呛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两腿也不听使唤。

如今,沙子呷早已习惯了这种工作环境。他带领连队担负繁重的阵地建设任务,与战友不分昼夜奋战在岩层深处。由于常年不见天日,战士李强军用水彩笔画了一轮太阳,挂在床头一侧的墙壁上,每天以这种方式迎接朝阳。

“施工的坑道里见不到阳光,可不能让他们的心里也没有阳光!”来队探亲的莫小梅感动于丈夫和连队官兵献身国防建设事业的信念,回到老家彝族山寨后,便找来彩色丝绸,一针一线地绣制了一轮太阳,连同从山上采来医治关节炎的草药,一起寄到部队。

从此,这轮充满爱的“太阳”就在整个工区传递,战士掘进到哪里,“太阳”就被带到哪里,照亮了阵地,温暖了心灵,激励官兵浇铸起一座座固若金汤的“地下长城”。

施工就是打仗,工地就是战场。一天凌晨3点多,沙子呷跟班检查钻爆进度,突然发现接近作业面的拱顶上方,一道一指宽的裂缝正在扩大。他大吼一声:“快撤!”战士迅速涌向出口。有个新兵在惊慌中被绊倒在地,危急之时沙子呷一手拉起他,一手护着其他战友,急忙往外跑。他们的脚跟刚站稳,身后就传来巨响,一块块巨石把作业面堵得严严实实。大家惊魂未定,沙子呷却镇定地清点起人数。“一、二、三、四……满伍!”听到最后两个字,沙子呷这才松了一口气。

与大山为伴,与岩石搏击,危险无处不在,但沙子呷和战友们笑对苦累伤病,并肩战斗。

今年老兵退伍离队的前一天晚上,官兵在掘进中突遇塌方险情,石夹着泥,泥裹着石,如恶浪般喷涌而出,如不及时处置,就会引起更大塌方。

装备开不上去,只能靠人。沙子呷扛起突击队的红旗,大吼一声:“党员跟我上!”

十几名刚刚与军旗告别的老兵主动站了出来:“这颗‘虎牙’,我们老兵来拔!”在沙子呷带领下,大家泡在没膝的泥水里,跟塌方战斗、与时间赛跑,终于在天亮之前拔下了“虎牙”……

这些年,沙子呷14次担任突击队长,与战友并肩战胜塌方10余次。“对党绝对忠诚,就是要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咋干就咋干!”沙子呷说,“作为导弹工程兵,我们要为国家筑起坚固的‘地下长城’,为人生浇铸坚如磐石的忠诚信仰!”

作者:李永飞

责任编辑:王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