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不简单,信息泄露途径多

12-15 08:52 | 校媒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讯(实习生 刘俞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聂亚栋)“90后小伙网购后接一电话损失8万、山东准大学生接一电话被骗光学费、河南女大学生接一电话全家11万积蓄被骗……”一个电话竟然会损失这么多钱?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在昨天下午举办的“扫雷行动——金融消费者保护计划”(以下简称“扫雷行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站,互联网金融安全媒体讲师团成员、中国青年报社河南记者站站长潘志贤讲述了几起大学生被电信诈骗的事件。

“2016年,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一诈骗电话骗光学费而猝死,正是这一极端案例,人们再次聚焦电信诈骗,也促进了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电信诈骗的治理打击力度。”潘志贤向同学们强调了防电信诈骗也需长鸣警钟。

支付宝金融安全专业讲师周晨晨也讲到,现在的电信诈骗与以前不同,更需要提防。他说,以前的电信诈骗基本都是广撒网,比如群发短信、随机拨号。而现在,群众的防骗意识普遍增强,但因为网上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电信诈骗的方式更有针对性了。“比如你刚在网上买完东西,就会有电话打过来,告诉你中奖了或者是因为特殊原因需要赔款退货等,以此骗取账号密码或是要求直接转账。”

活动现场,潘志贤揭秘了电信诈骗的四大“套路”,即冒充相关人员、假借网购退款、伪基站群发消息和发送“钓鱼网站”链接。同时,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警方总结的8种常见电信诈骗术和应对方法,并且告诉同学们,“别抱侥幸心理、擦亮睁大眼睛、控制个人欲望、护好私人信息、保存相关证据”。


潘志贤作宣讲。实习生 刘俞希/摄

周晨晨说,电信诈骗主要就是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因此,他告诉同学们最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的几个途径,以防电信诈骗。一是各类单据,比如火车票机票、在银行取完钱的单据、网购后的快递单据等。二是公共WIFI,如果不谨慎辨别安全网络,不法分子仅通过WIFI就可以将手机里的数据信息全部盗取。三是社交媒体,年轻人都常发布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动态,比如去哪里旅游、买了什么东西等,这些其实都是不注意保护隐私而给诈骗分子留下的“漏洞”。

不仅如此,“大学生人人都有的电子简历,其实是最常被泄露的。一旦将其上传网络招聘平台,很容易遭泄露。”在周晨晨看来,这一点是极其重要、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信息泄露方式。


周晨晨在活动现场。实习生 刘俞希/摄

周晨晨提醒在场大学生,不仅不要轻信他人身份,更要保护好个人隐私。比如,网购时不要填写真名,地址也不要具体到门户。同时,各类票据、个人简历都要及时销毁。如果已经落入骗局,则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


同学们正在阅读“金融消费8不要”。实习生 刘俞希/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数名同学都表示,曾收到或接到过来路不明的陌生短信、电话,但都没有当回事。在他们看来,“不理会”就是规避电信诈骗风险的举措。听完讲座,他们才意识到,电信诈骗并不简单。正如周晨晨对记者所言:“这就是金融安全教育的意义所在,让更多人提高警惕。”

作者:刘俞希 聂亚栋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