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肺移植的无奈与骄傲

12-23 14:03 | 健康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昶荣

12月20日,中日友好医院(以下简称“中日医院”)召开中日医院肺移植百例总结会。截至12月20日,2018年中日医院已经完成了104例肺移植,位列全球第八。与世界其他主要肺移植中心不同的是,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成立于2017年3月,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从零跻身世界第八。我国另一个进入肺移植前十的机构是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排名世界第二,今年完成了140多例肺移植。从成绩来看,中国肺移植名列世界前列,当之无愧。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主任王辰也参加了当天的总结会,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正是在他担任中日医院院长期间建立。王辰总结说,中日医院肺移植不仅数量上升快,技术方面的提升也最快,因为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肺移植是难度最高的。

总结会现场。从左到右依次为: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副主任陈静瑜、中日医院院长孙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中日医院副院长刘鹏。刘昶荣/摄

病危阶段才选择肺移植,手术难度大

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副主任陈静瑜在总结会上介绍说,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去年一共做了约50例肺移植,患者的平均年龄65岁,年纪最大的患者接近80岁。而在国外,基本上不会给6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肺移植,会将肺源提供给更年轻的患者。

陈静瑜在现场发言。刘昶荣/摄

陈静瑜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2017年中国肺移植注册系统共上报肺移植手术299例,由陈静瑜领导的团队完成了近八成。

陈静瑜说,还有一部分患者在病危时才来进行肺移植,他们装着呼吸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乘坐直升飞机、救护车来进行肺移植,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肺移植受体状况不是很理想以外,供体状况也堪忧。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一直在两会上呼吁脑死亡立法。因为我国现行的心死亡标准,一般会在供体脑死亡7~10天后才将器官捐献出来,在呼吸机维持下的肺,感染风险会增加很多。

王辰在会上补充说,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第一年所做的肺移植手术中,80%以上的患者状况超出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肺移植指征范围。

被忽略的呼吸系统疾病

王辰在会上讲了一件“趣闻”。他前一天晚上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出来,没走几百米遇到四个随地吐痰的人,他专门观察了一下,其中有两个人的痰是病理性的。王辰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如果按系统分病种的话,呼吸系统疾病不管从发病率、死亡率还是疾病负担上来看,都是我国第一大疾病。

王辰解释说,目前的现状是“肺心病没算呼吸,算到心血管疾病了,肺癌没算到呼吸,算到肿瘤了,尘肺病算到了职业病,肺结核算到传染病了”。所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被忽略了,这也是肺移植并没有被广泛知晓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静瑜表示,我国是器官捐献的第二大国,去年有5146个患者进行了器官捐献,数量仅次于美国。然而相对于肝源、肾源高达95%、98%的利用率,肺源的利用率不到5%。

包括王辰、陈静瑜在内的众多肺移植专家,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希望让更多的医生和患者了解肺移植,而且不应该在疾病的终末期再进行肺移植,这会加大手术风险,患者的术后康复也是非常大的挑战。

“疼痛面前无英雄,憋气面前无意志”,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憋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条件的患者早期进行肺移植,可以让憋气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符合中国国情的肺移植之路

在受体和供体都不理想的情况下,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依旧以异军突起之势进入世界肺移植中心前列。连续两年,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均保持了围术期80%以上的生存率。

陈静瑜介绍道,相对于肝移植和肾移植,肺移植对团队的配合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个团队需要由胸外科、呼吸科、ICU、麻醉、监护、护理、感染等众多科室人员组成。陈静瑜将中日医院的肺移植团队概括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陈静瑜总结说,经过两年的磨合,我们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肺移植之路。根据受体和供体情况的不同,从供体的入院和维护,到受体的选择等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规范和流程。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陈静瑜希望把中日医院摸索出来的这套规范和流程在全国推广。目前,全国大概有35家有资质的肺移植中心,但真正在做肺移植的只有15家,全国一年只能做到300~400台肺移植手术。而陈静瑜认为,以目前中国的人口基数,一年至少要做1万台肺移植手术才能满足需求。

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是中国肺移植事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今年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接受的患者中,超出肺移植指征的患者下降到了40%左右。王辰说,整个中国的肺移植观念在逐渐变,过去是在濒死之际才进行肺移植手术,现在开始知道肺移植是个择期手术了,因为择期进行手术的效果会比濒死之际的急诊手术效果好得多。

王辰认为,目前中国肺移植技术在治疗肺动脉高压、终末期肺纤维化和慢阻肺患者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后有望超过其他器官移植技术,为中国医学界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未来可期

中国肺移植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无奈,在其他疾病治疗过程中也存在。当下,“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依旧广泛存在,这导致了我国大量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了疾病的终末期。

2016年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上总结了我国面临的卫生健康形势: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共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

虽然问题复杂而普遍,但是根据《柳叶刀》杂志今年发布的最新的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我国的HAQ指数(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从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了2016年的第48位,在一年间跃升了12位,是中等SDI(社会人口指数)国家中进步最大的。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的成绩可以说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我国肺移植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一个真实写照。困难虽大,但是成绩斐然。所以,不论是中国式肺移植还是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未来可期。(健康中国)

作者:刘昶荣

责任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