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也要防止“清”而不“亲”

12-25 19:47 | 评论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青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意见明确:在依规依纪依法,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的前提下,公职人员要大胆开展工作,积极与企业和企业家接触交往,主动热情搞好服务。为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听取意见建议,公职人员经批准可参加商(协)会或企业举办的座谈会、茶话会、年会等活动。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如何用餐,该意见也作出了详细规定。

可以想见,这个文件必定引起热议。有人对此表示赞同,认为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公职人员就应该与企业和企业家大胆交往。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即便有相关规定约束,但瓜田李下总是免不了的。时间一长,规定很可能沦落到形同虚设。

双方看法都有其道理。很长时期,政商关系广为诟病。有的公职人员在与企业和企业家交往中丧失底线,被金钱俘获,不仅随意接受宴请,更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为企业,进而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造成极大社会不良影响。公众要求对此加强治理的呼声一直强烈。

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在强力反腐、整顿吏治、严肃党纪的高压之下,这种不正之风得到了极大的遏制。吃请、请吃、不正常交往、吃拿卡要等行为显著减少,政务生态和政商关系也得到明显矫正。对此,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些公职人员因为风险,干脆断绝了与企业的交往,即便不得不接触,也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更有人以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积极作为有可能引火烧身,那么不作为总该惹不来麻烦了。正所谓民间戏言,以前吃了饭还给办事,现在饭倒是不吃了,但事也不办了。坦率地说,这种状况在很多地方、很多部门都存在。

针对吃饭才办事的问题,必须坚持治理,而不吃饭也不办事,怕引火烧身而不作为,也必须切实纠正。对此,需要尽快拿出切实治理之策。应该承认,在对公职人员行为的严格治理中,有些做法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有些措施存在通盘考虑不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纰漏,客观上影响了正常工作,需要在实践中及时总结、调整。

由此,青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显示了实事求是的可贵精神。这个意见直击现实问题,并没有因为怕引来争议、怕为自己惹麻烦而畏缩不前,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在不碰红线的前提下,鼓励公职人员积极与企业和企业家接触交往、大胆开展工作。只要出于工作需要且符合规定,该交往的人还是应该交往。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关键是要正确理解何为“亲”“清”。公职人员与企业和企业家交往接触当然要避嫌,“亲”而不“清”必须严惩;但片面地避嫌,导致“清”而不“亲”,本质上是为官不为、懒政怠政,也必须坚决纠正和治理。否则,高压反腐、清明吏治、严肃党纪国法的真经又会被念歪了。

作者:徐冰

责任编辑:王钟的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