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业能守住领头羊地位吗

12-29 18:52 | 青年参考

上汽大众途观LPHEV插电混动SUV。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作者 王 婷

在很多技术爱好者眼中,2007年发布的第一代iPhone意义非凡。这并非因为它比别的手机好,也不是因为它有出色的相机或改良的MP3播放器,更不是它的显示屏更宽、可触摸,或安装了一系列应用程序。

正如作家Mario Herger所说,它的意义在于,它集所有上述特点于一身——“一个融合的技术”。

属于汽车的“iPhone时刻”还未来临,但很容易设想它会是什么样子:电动的,自动驾驶的,联网的,用户共享而不是购买的——或许是“带轮子的豪华客厅”。

谁将制造汽车界的iPhone现在还不明确,但有观点认为,市场可以明确一件事,那就是:制造商不会是德国人。

2018年坏消息不少

尽管三大德国汽车巨头连续八年不断创造新的销售记录,但自金融危机以来,宝马、戴姆勒和大众的估值已降到冰点;也有怀疑论盛传德国“三巨头”2018年利润难保,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大众汽车能否在行业变革中生存的质疑。

“汽车行业正面临数以千计的销量减少,从而毁灭。”阳光人寿投资管理公司公共固定收益总监Linda Kong Ting表示:“孤立无援,没有个体因素会使市场不景气,但量变引发质变,在某个时间点,问题就会爆发出来——只是不知什么时候。”今年,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前11个月汽车销量为2542万辆,同比下滑1.7%。

从发明内燃机以来,在汽车业最重要的时刻,整个行业总会冒出不好的消息:上个月欧盟的汽车登记数由于新排放标准出台而骤降;柴油车禁令从伦敦影响到布拉格;贸易保护的情绪和英国脱欧,给严重依赖全球供应链准时生产的产业,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

汽车制造商也意识到未来将有无数挑战,因此在电池技术和自动软件上投入巨资,努力让自身的品牌价值保值,试图让消费者更多地想到仪表盘内的小程序,而不是传统的汽车马力等性能参数。

“保持领先的可能性五五开”

不过,作为汽车发明者的德国车企,仍面临严峻挑战:由于新排放标准导致交货积压,整个欧盟汽车登记量11月下跌23.5%,德国的跌幅达到31%。所以,包括大众汽车集团、戴姆勒-奔驰及宝马集团在内的车企,都大规模在中国扩充产能,抢占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奥迪正遭受领导层危机。6月,原奥迪CEO施泰德因排放丑闻而被捕,大众将把他解雇,已于12月13日宣布伯蓝·绍特将出任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同时,奥迪作为大众最盈利的单元之一,11月迎来了56%的下降……

不仅如此,在贸易摩擦中,宝马和戴姆勒也面临着危险,因为除了在德国制造SUV(人工成本高昂),它们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和亚拉巴马州也大幅投资。宝马出口的汽车中,超过70%在美国制造。2017年,有超过10万辆汽车出口到了中国。

根据惠誉国际的报告,它们现在遭受40%的关税,威胁到116亿美元汽车贸易顺差。好消息是,加征关税将暂缓3个月。除此之外,布鲁塞尔近期开始了一项对德国汽车制造商之间勾结的调查,以逐步查明排放问题的真正规模。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认为,德国汽车业面临的威胁是存在的。他对《南德意志报》表示,政治家花费过多的精力在行业立法上,并且制订不合理的排放标准,然而,他们对大众汽车集团10万人失业的可能性,视若无睹。

“这样下去,行业可能会在很多人意识到问题之前,就宣告破产,”他说,“看一下意大利和英国的汽车业,它们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又比如底特律汽车城,曾经产业辉煌带来了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如今已成过眼云烟。”

实际上,汽车行业同样存在“iPhone时刻”,美国和中国也在找时机弯道超车。赫伯特·迪斯表示:“我认为德国保持领先的可能性是50:50。毕竟头条新闻的数字表明,目前德国汽车业是稳定健康的。”

领先的50%可能性来自: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数据显示,去年德国有550万辆汽车生产下线,其中78%是用来出口的。在全世界,德国汽车品牌2018年有可能创造1600万辆的记录——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占拥有高利润的高档车市场的三分之二。全球汽车研发投入的三分之一都在德国,德国还是超过800家供应商的“故乡”。

另外50%落伍的可能性则是:德国目前的行业优势是基于燃油车,难以延续。德国汽车领先的工程技术,可能在未来的软件和电池面前变得不再具备竞争优势。它从传统发动机专利技术到世界级制造工厂的优势,甚至可能成为产业转型的绊脚石。

电气化转型是最大变数

“大数据玩家——腾讯、阿里巴巴和谷歌——正在开创全新的领域。”格拉德巴赫汽车管理中心总监布斯蒂芬·拉特泽尔说,“数百年来汽车界已建立了游戏规则。只有少数人控制着这个产业,尤其是德国人。现在,德国汽车业的角色处在危险之中。”

如果迅速向电气化转型,德国汽车公司的资产就会变成巨额负债。无数家起重要作用、提供四分之三产量的汽车供应商,有可能倒闭。

“从汽油车到电动车,汽车的整体框架是不同的。”安永全球汽车供应链高层Sven Dharmani说,“工厂都将被废弃——制造活塞和曲轴的公司提供不了电池,这是不同的供应链。”

到目前为止,新供应链已经被外包给亚洲。其中,中国占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车载动力电池市场,其余的主要为日韩企业。根据彭博社的数据,欧洲现有和规划中的电池生产能力仅占全球份额的4%。然而,尽管欧洲政客和汽车行业高管都知道失去电池技术立足点的威胁,这两群人依然分歧不断。

摩根斯坦利分析师Harald Hendrikse说:“欧洲正在全球设定严苛的二氧化碳规则,但产业基础政策并未对此作出回应。”

德国人反应迟钝的原因之一是沉醉于现阶段的可观收益。电动汽车目前无利可图,反之,向中国和其他地方销售燃油车很赚钱。

根据巴克莱研究所的数据,从2013年到2017年,三大德国汽车巨头的营业利润从77.3亿欧元上升到116.3亿欧元,涨了50%。另据IHS Markit数据,2017年,在中国汽车市场,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汽车贴的是德国标记;高档车型中,德国品牌占比更达到71%。

颠覆或许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如果转型到电动汽车的时间是以几十年为单位,而不是以年为单位,那么就像许多分析师乐观地预测的那样,德国人仍有时间和机会观察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巴克莱研究所的Kristina Church说:当今德国汽车三大企业拥有600亿欧元现金净额,这个天文数字,是上次2008年市场下滑时期它们所拥有的三倍。

正是这些数字使德国企业放松了警惕,认为特斯拉之流不过是小众制造商而不是新兴的对手。然而,有迹象表明该结论站不住脚。

今年第三季度,美国电动汽车领先者特斯拉产能提升,实现8.35万辆汽车交付——超出该公司三个月前设定纪录的两倍。

在美国,特斯拉的乘用车销量超过了奔驰和宝马。据AID研究,全球范围内,特斯拉的销量低于奔驰和宝马,但已是捷豹的两倍,几乎比保时捷多两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最近,捷豹路虎表示可能将要关闭其工厂,并进行大裁员;相反,特斯拉却有意收购通用汽车可能闲置的工厂。

《硅谷思维》作者赫格尔表示:“它让你看见了未来——当特斯拉能服务德国市场时,这意味什么?这个季度你听到的特斯拉的所有消息,都是关于它的产能问题。”

德国汽车制造商试图用宏伟蓝图做出回应,使某些工厂能够在未来10年间大量密集地生产电动汽车。

据巴克莱研究所消息,大众宣称它会在2020年生产15万辆电动汽车,这个集团旗下的保时捷和奥迪到2030年也会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斥资720亿欧元。但到目前为止,大众汽车集团没有产品能够与特斯拉的车型抗衡。

12月11日,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一口气发布6款PHEV车型,并表示到2025年,大众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马特斯·伯恩哈德表示,他们这个行业并非无所作为。他指出,德国制造商已经有30种电动和混动车型在售,在欧洲市场销量占比一半。

“我们没迟到。如果有,我们就不会是当今欧洲电动汽车的市场领导者。”他说,“没有人能说我们像冬眠的熊。”今年8月,欧洲前10名电动汽车有7款是德国的。

变革仍然不够快?

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想让世界放弃燃油车的野心勃勃不同,德国人依然在被动地生产电动汽车,为的只是遵守欧盟规则——至2021年产品线平均减排至每公里二氧化碳排量低于95g,并且在之后的几十年还要进一步降低。

正如戴姆勒集团董事会成员马丁·多姆所说:“众所周知,欧盟监管者在2025年或2030年想要的结果,在现有燃油车数量的基础上几乎不可能达到,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寻找2025年的解决办法,就必须考虑其他可选方案。”

EV-Volumes分析师维克多·伊莱表示,德国的策略是生产法律要求的尽可能多的电动和混动汽车。“这是‘合规地狱’而不是‘生产地狱’。”他说,“他们并不想卖这些车,而是迫不得已卖这些车。”

在中国和美国,德国汽车制造商不用太担心合规性。从全球范围来讲,不止德国电动汽车位列前十名,特斯拉、日产和中国品牌比亚迪也起着主导作用。

ING-DiBa经济学家Inga Fechner认为,毋庸置疑,德国人能够制造伟大的电动汽车,只是他们选择不做,因为电池成本高昂,基础设施老旧。“他们正在改变,但我认为应该有更快的方式,”她补充道,“我不知道什么阻碍了他们的脚步。”

对许多专家而言,电动汽车的拖延指向了一个中心问题:德式传统思维是中规中矩、有限的风险与利润优先。

不过,即使德国车企的高管们缺乏能力制造自动驾驶汽车,但他们仍能找到适应的方式,利用巨量的资金和经销商网络,选择合作伙伴研究新技术。比如:大众集团正与微软和Gett组队,宝马与英特尔和Mobileye合作,戴姆勒与博世和Uber联手。

一位银行家指出,特斯拉步入高档汽车制造商的正轨,会削弱宝马和奔驰的销量,但不可能消灭它们。“特斯拉做的很好,但没有给德国的竞争对手挖掘坟墓。”

同样引人瞩目的是,在中国,车和家(由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建立的造车初创公司)最近通过收购力帆股份的汽车业务,成功获得造车资质;此前,同样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也分别选择了江淮汽车和海马汽车两家传统汽车制造商。

作者:王婷

责任编辑:张丹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