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成立首个国际智能教育技术创新中心

借高校科研实力补中小微企业科创短板 

12-31 16:43 | 教育+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林洁)近日,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际智能教育技术创新中心成立。该中心首期投资超过5000万元,主攻新型显示、物联网芯片、云计算、融合媒体等科研应用领域。合作方希望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多元合作、协同创新,帮助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切实解决科创人才不足、科研攻坚实力不足和市场应用转化能力不足等发展难题。

据介绍,该中心是在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领下,由华南师范大学与广州三家从事智慧教育、大数据及芯片技术的企业创显科教、大洋信息、芯世物合股投建。

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张瑜透露,以前高校和企业签约合作,人都在各自单位,实际上的科技创新是没有的,解决不了企业中高级的技术人才;高校的成果又不能市场化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不高。于是,广州市科创委也在探索建立一种市场化运作机制,由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联盟,共同来建立技术创新中心,真正变成“股东”方式。

据了解,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和指导下成立的专门引领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产学研综合体,2015年5月24日成立至今,已集结60多家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2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每年年产值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联盟自建立以来,一直积极推动高校、企业和科创人才、团队的产学研融合发展。张瑜分析:“中小微企业不一定有充足的资本开展研发,研发投入不足是常态;他们不一定能招到,又或者请不起科研攻坚专才。”而联盟内的高校和龙头企业联手建立国际智能教育技术创新中心,实质是为联盟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微企业,打造一个共性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综合平台,切实地为联盟企业解决科创人才不足、科创攻坚实力不足和市场应用转化能力不足等发展难题。

今后,国际智能教育技术创新中心还将依靠联盟高校的科研团队,引进和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生培养基地。据了解,国际智能教育技术创新中心的基础研究方向将包括教育理论、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模型算法、平台框架和实现方法的研究;其技术创新领域将广泛地涵盖新型显示、物联网芯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融合媒体、人机交互等。

此外,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每年将通过深度调研、专家论证及前期应用推出一到两个建设和应用行业标准。2018年该联盟推出了《平安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体系》和《跨学科研究课程建设标准和应用指南》。(教育科学部编辑

作者:林洁

责任编辑:李伊涵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