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工成立机器智能研究院,新引进10名教师

01-10 10:49 | 教育+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上海1月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烨捷)今天,上海理工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机器智能研究院”。这标志着这家老牌理工科院校正式加入到AI学科阵营。

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也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上理工机器智能研究院未来将聚焦物理世界人工智能,研究人机共融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支撑学校跨学科协同建设。

记者注意到,上理工机器智能研究院最新引进的10名教师,未来将接受研究院“自成一体”的考核,这也成为该研究院引入该领域热门人才的最大吸引力。

“一般考核,以论文数量、专利数量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水平和贡献;我们的考核,以质量为准。”上理工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都告诉记者,教师在3年聘期内,在3年聘期内,只需要完成少量能拿得出手的“代表性”成果,比如最好的样机、顶级的论文或者企业实实在在愿意高价购买的专利等等,但这项专利必须是在业界拿得出手的”代表性“成果,并且要有企业实实在在掏钱购买。

“做实用的研究,而不是为了发论文而做研究。“李清都告诉记者,当前是高校科研工作者大展宏图的好时机,比如,学校支持专利权人个人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获得一项技术或专利70%的股权等,”特别在人工智能领域,学校是在同实力雄厚的互联网企业在抢人。不能再用老的办法考核一些不实用的研究了。“

早在2016年,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教授团队,成立了“人机共融技术及机器人医疗”国际联合创新实验室,利用人工智能将人类与机器高度融合,研究人机共融的信息物理系统,由此打造新一代“机器智能”。这是机器智能研究院的前身。

相比现有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上理工更加注重“人与机器”在实际环境中协作、共融的智能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机共融技术研究、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仿生机器人研究、医疗康复机器人研究,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家居服务等军民应用领域,形成“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的新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上理工机器智能研究院今天还同时发布了高效动态行走双足机器人、足步助行机器人、智能助力车、巡逻安防机器人、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商用服务机器人、模块化教育机器人等多款智能科技产品,这些由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都教授团队联合德国汉堡大学与深圳行者、广州足步、瑞泰智能等公司共同研制的成果,其技术均位于世界领先水平。

比如利用“被动行走+人工智能”的创新方法,研制的一款名为“小贝”的新型双足机器人,成为全球目前唯一可以同时做到“平衡、高效、智能、安全、经济”5个关键特性的双足机器人,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的“小贝”拥有丰富的拓展性,很快将走出实验室,在迎宾导引、STEM教育、巡检安防等领域产业化。

李清都介绍,“小贝”使用了节能的被动行走方式,在下坡时几乎不费电,而在平地行走和上坡时,仅使用极少的电量,这直接解决了目前机器人需要不断充电的难题。“随着‘被动行走+人工智能’的技术成熟度的提高,我们可以集成越来越多的成果,比如皮肤、视觉、抓取、操作等等,就能使机器人无论是体型外貌还是功能都能无限接近于人类,进而从事人类不愿意的3D 工作(dirty、danger、difficult),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大幅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作者:王烨捷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