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座“新一线”城市将进入人口千万俱乐部,95后更愿意去哪里

01-08 18:25 | 评论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据新华社消息,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2016年年末减少2.2万人,出现近20年来首次负增长。另一座超大城市上海,2017年常住人口也比2016年减少1.37万。这组数据意味着,京沪两座城市首次同时出现人口“负增长”。

与之相对应的是,被称为“新一线”城市的郑州、西安、杭州有望加入人口“千万俱乐部”。根据“西安发布”于2018年年底公布的数据,全市户籍人口数量接近1000万。

人口的此消彼长,年轻人的选择无疑起到了主要作用。可以明确的是,新晋人口“千万俱乐部”的城市,也是在最近“抢人大战”中表现突出的城市。目前,199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已陆续大学毕业,他们对就业和生活地点的选择,会受到这一轮人口变化趋势的何种影响,值得关注。

“新一线”城市受益于优质产业布局

何为“新一线”城市并没有权威说法,网络上也流传着很多名单。相比回答哪些城市是“新一线”城市的问题,哪几座城市不应该被排除在“新一线”之外,显然更容易回答。

在任何一份对“新一线”的剖析文章中,这座城市一定不会被落下,那就是位于钱塘江畔的杭州。近年来,杭州陆续收获“电商之都”“互联网之都”“中国硅谷”等美誉。数据显示,北京岗位竞争指数位列第一,一个岗位可收到75份简历;而排名第二的是杭州。

年轻人为什么愿意去杭州,优质产业布局是前提。在此之前,杭州带给人更深刻的印象是旅游城市,是西湖。而现在,杭州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不仅跟省内城市拉开了距离,更将通过举办G20峰会、亚运会等重大会晤和赛事,跃居世界性的舞台。

有的城市,依赖传统的工业基础,于是在发展的浪潮中错失良机。“抢人大战”靠补贴、靠政策快速通道,或许能赚得一声吆喝,但如果没有相应的优质产业承接人才,传统行业的人才需求又渐趋饱和,年轻人的发展和上升空间就可能受阻。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由于交通改善,新兴产业、优质产业不再必然地依托于地价和用人成本高企的超大城市。很多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选择在小城安家落户,而且并不影响其外向型发展,都能够说明这个道理。

大有可能无当,小也可能美丽。年轻人选择到哪里发展,不应该只看重城市规模,而要看清城市产业布局是否符合自己的特长,是否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

如何规避大城市病

当前,北京和上海等传统一线城市人口滞涨,甚至出现“负增长”,宏观政策因素无疑起到重要影响。超大城市收缩落户名额,应届毕业生落户越来越难,让很多年轻人选择落户门槛更低的“新一线”城市。

在住房、教育和交通方面,超大城市则表现出显著的“大城市病”。毫不夸张的现实是,北京等城市市内通勤所花费的时间,甚至超过城际交通时间。在过去,这些“大城市病”往往被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年轻人所忽略。但是,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崛起,年轻人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往可以克服的“大城市病”也被放到了更突出的衡量位置。

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指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吸引力逐年减弱,到这些城市就业的大学生比例从2013届的28.2%下降至2017届的22.3%,下降了5.9个百分点。

城市规模增长对城市发展水平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人口增加的背后,是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城市发展水平,又不能简单地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衡量,在我国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中,也存在相对于“新一线”城市而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者。

当然,世界上不乏人口集中仍能保持相对健康发展的城市。良好的城市规划是前提,一些城市出现“大城市病”,不光因为外来人口涌入,也跟城市规划的欠缺有着直接联系。

“新一线”城市多为省会城市,在传统规划思维上,更多地考虑到省内人口的集聚。而在跨地区人口流动成为常态的当下,新一线收获了指数级的发展动力。然而,这些城市能否未雨绸缪,吸取传统一线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根据自身特色作好规划,是考验其长足发展潜力的关键步骤。

城市层级不宜粗糙划分

与“新一线”城市的热火朝天形成对照的是,有的城市似乎跟不上节拍,出现了在排行榜上掉队的情况。对此,当地舆论常常会表达出一种焦虑。而这种信号传递到外部,难免影响对年轻人就业方向的选择。

事实上,很多机构汲汲于城市排名,背后有着利益考量。最热衷于炒作“新一线城市”概念的,莫过于房地产商。曾有专家指出,所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房地产市场。在城市排名上掉队,未必全然是一件坏事,至少体现在房价上,买一套房子不会让人感到那么肉疼。

这并不是说几线城市的划分没有现实价值。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在求职时,城市层级可以帮助形成感性认知,确立大致方向。但是,如果像报考大学一样,只冲着985、211的招牌,而忽略自己的兴趣志向,最终很有可能让自己感到失望。

城市发展终究要走上多元化道路。位于西北腹地有一座小城叫敦煌,论城市层级大概算是“十八线”。但是,不光在历史上它是文化艺术的圣地,在当下,敦煌艺术依然吸引着许多年轻人前往学习甚至长期生活。小城故事,或许比你想象得还要精彩。

就像几年前“逃离北上广”的讨论一样,回答年轻人应该去哪里发展的问题,永远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

作者:王钟的

责任编辑:王钟的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