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受访者会让孩子尝试科普游戏

——如何平衡游戏和科普?
01-19 13:53 | 民调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品芝

漫画:徐骏

青少年科技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下很多家长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乐中获取知识。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6%的受访者觉得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重要,79.3%的受访者会让孩子尝试科普游戏。

调查显示,参观科技馆(61.0%)、参加科普兴趣班(59.9%)、玩科普游戏(46.8%)是主要科普形式。

北京家长王军(化名)经常带5岁半的孩子到科技馆玩,“在家里跟他解释原理,他总是似懂非懂,也没什么兴趣听。来到科技馆,有很多小朋友,还有很多好玩的模拟小实验,他一看就懂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军也会让孩子适度地玩一些科普游戏,“他喜欢玩一款叫钢琴块的游戏,我觉得游戏设计得还不错,可以锻炼反应能力,我们会一周玩一次”。王军认为,这也是让孩子换一种思维方式,边玩边学。

调查中,79.3%的受访者会让孩子尝试科普游戏。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科研处处长陈洪介绍,游戏当中有个类别叫严肃游戏,可以传播知识、技能训练、养成情智,科普游戏就是严肃游戏的一种。

大家怎么看待科普游戏?调查中,63.7%的受访者认为科普游戏寓教于乐,是很好的科普形式;34.5%的受访者觉得游戏性和科普性很难平衡。

中国科技馆科普影视中心副主任吴彦说,可以先让孩子玩起来,激发孩子们对科普的兴趣,有助于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技知识。

调查中,63.5%的受访者觉得玩科普游戏能培养小朋友的科学兴趣;50.9%的受访者认为虚拟现实更有助于理解科学知识。

王军认为,科普游戏的开发需要开发者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同时要懂得游戏设计,还得是教育领域的专家,对开发者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很担心科普游戏的质量”。

科普游戏如何平衡游戏性和科普性的关系?陈洪指出,科普游戏的设计要避免两个误区。第一个是伪严肃设计,就是披着科普的外衣,其实是一个纯娱乐化的游戏,这不适合孩子们。另一种是过严肃设计,即看起来是游戏,但只是简单地让孩子们做题,那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我们要面对三个挑战:怎么让游戏设计师与科普专家两类从业者在同一个框架下协同工作;怎么把游戏的情景和传达的科普知识融合到一起;怎么把游戏的吸引力运用到认知驱动上去”。

中国科协于2015年启动、2016年继续推进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根据最新发布的《科普游戏产业报告》,我国尚未明确提出科普游戏的概念。就研究和发展情况而言,明显落后于国外。目前我国科普游戏不仅作品数量少、影响范围小,而且参与创作的群体较单一。

陈洪说,当前的科普游戏确实功能、任务都相对单一,未来会更多地增强科普游戏的复合化和互动性。

(社会调查中心)

作者:王品芝

责任编辑: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