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后,北京世园会绽放长城脚下

01-20 09:57 | 要闻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

妫水河畔,长城脚下,一座富有中国风、远观仿佛一柄如意的建筑坐落在一片自然田园之中。这是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2019北京世园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中国馆,她正在进行最后的修饰完缮,等待着100天后的4月29日正式敞开怀抱,迎接全世界的观众。100天后,眼前初见模样、富有设计感的园林也将拔地而起,正式拉开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神秘面纱。


初具模型的中国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建泉/摄

1月20日,是2019北京世园会倒计时100天的日子。从2012年9月申办并得到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批准确定举办2019年世园会开始,围绕着“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主题,一方美丽田园便在延庆的土地上破土而出。以“四馆一心”——中国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植物馆和演艺中心为主场馆的园区搭建国际组织展园、省市区展园、企业展园、专业园、百果园、百蔬园、百草园等100多个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展园,让全世界各类植物在这503公顷的土体上聚集,让观众感受异国风情、不同地带的艺术感受。

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介绍,目前各个园区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主场馆已经基本建设完成,部分国家、地区已经开始投入建设自己的展区。叶大华说:“观众来到世园会,将共赏一个百园之园、共品一场文化盛宴、共读一本植物全书、共上一堂生态课程、共享一次智慧体验。”

94朵伞花簇拥形成了2019北京世园会的国际馆。北京世园会国际馆设计师游亚鹏介绍,国际馆设计的特殊之处就是采用环境优先的设计策略,有意识地淡化建筑形象,让建筑融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若干朵“花伞”组成了有顶的开放公共空间,同时具有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太阳能光伏发电、蒸发冷却降温、滴灌技术和雨水回收利用等功能。花伞的空隙可以自由的通风,面积展开的花瓣上布置光伏发电装置,有效利用太阳辐射。此外,每朵花伞顶部都有意设置了坡向圆心——花伞柱的排水坡度,并在花伞柱内设置雨水管。雨水汇集后由雨水管运送至地面广场之下的碎石蓄水层,在这里,雨水被涵养并加以利用。


国际馆正在修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建泉/摄

在这个花伞下,将呈现各国多彩的园艺文化和成就。日本园、印度园带来充分体现本国生活方式的特色建筑园艺;卡塔尔园、德国园将展示现代园艺技术和科技园艺;荷兰园、柬埔寨园则主要展示强调返璞归真、强调田园本色的传统园艺;吉尔吉斯斯坦园、阿塞拜疆园将展览聚焦于演绎历史艺术、旅游文化的特色园艺。

而所谓“百园”,指的不仅是国际园艺,也包括我国各省市的园艺展览。叶大华介绍,北京市室内展示方案以“京花京韵”为主题,用四季京花演绎京韵悠扬;上海市室内展示方案以“生态家园 海派风范”为主题,体现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和生态特色,将海派生活场景和城市特色风貌逐一展现;浙江省的空间结构设计结合了江南建筑之形,江南园林之景,江南竹编之艺,整体风格现代简约又不失江南神韵……


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石在同行广场展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建泉/摄

在园区同行广场位置,一圈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石也展示着展示各地风采。在这个由抽象成黄河、长江的铺装样式和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捐赠的代表各自地域特色的景石共同组成的同行广场上,有来自甘肃的墨玉石等多种奇石。北京世园局招展二部部长卢峰说,这寓意着寓意中华民族同心同德,砥砺同行,共同前进,也是世园会展示中华地大物博、展现各地风采的重要舞台,是全国各省区市各民族团结一心、坚如磐石的象征。

生态优先是本次世园会建设规划的宗旨,围绕着造型丰富的建筑,湿地、5万棵各种原生树、5万棵乔木、12万棵灌木环绕园区内外,园区内鱼类、鸟类、两栖动物物种丰富,处处都能找到“生态优先”。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世园会的植物馆首次在北方温室内营造红树林,再现红树林适应海潮涨落演化出的胎生、支柱根、泌盐等特征,展示红树林作为海岸卫士和地球之肺的生态功能。让北方的观众也能近距离观赏到红树林。

眼睛饱了眼福,精神也会在这里得到满足。为满足观众对园艺知识的需求,北京世园会整个会期有2500多场活动,并开办竞赛等,改变静态多、动态少,看得多、参与少的状况。此外,大型纪录片《改变世界的中国植物》也将上映,通过梳理中国的植物如何走向世界、改变世界,使人们感知中国植物对世界所做的巨大贡献,向国外友人讲好中国故事。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书面确认参展(86个国家,24个国际组织),是历届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的一届世园会。

作者:张敏

责任编辑:李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