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蒋方舟:我想一直写书,直到200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08-17 10:21
作者:张胶

编者按:《榜样阅读》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酷我音乐打造的首档青年阅读分享节目,9月19日正式上线!第十九期节目邀请到中国女作家蒋方舟,她为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节目每周二上午10点推出一期,蔡徐坤、陈晓、张俪等嘉宾等你不见不散!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胶

有人说,蒋方舟的人生好像“开了挂”一样。

她7岁提笔写作,9岁开始出书,清华大学毕业后,出任《新周刊》副主编,甚至随便抄起一份报纸、杂志,都能在上面找到蒋方舟的专栏。

在《榜样阅读》节目录制现场,蒋方舟微笑着面对镜头,读到“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时,她的眸子里闪过亮光。

蒋方舟从小爱书,无论是吃饭,还是坐在回家的单车后座上,书本总不离手,厚厚的一本,一天就能看完。妈妈担心她弄坏眼睛,一边骑车一边问“是不是在看书?”,她假装说没有。

开始写作的时候,蒋方舟还在上小学一年级,基本不识字的她埋头七八个小时,硬是靠查字典写出了一篇400字的文章。9岁那年,蒋方舟写成了散文集《打开天窗》,后来,这部作品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从此蒋方舟声名鹊起,被誉为“天才作家”。

但看似顺遂的人生掺杂着太多质疑和抨击的声音。

年少出名的蒋方舟,多半时间处于公众目光汇聚而成的追光灯下,过着“被直播”的人生。11岁时,蒋方舟在小说《正在发育》中毫不避讳“生猛”话题,一时舆论大哗。她被说成是“早熟”、“叛逆作家”,甚至有人预言:“早熟的苹果不甜”。对此,蒋方舟从容应对:早熟的苹果好卖。

2008年,蒋方舟获得清华大学降60分调档的优录,不少人认为她是高考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她一遍遍解释是参加自主招生所得,但还是卷入了巨大的质疑和争议中。有人说她占用高校招生名额,说她是没有作品的青年作家,甚至连写作本身也有代笔的嫌疑。

进入大学后,蒋方舟有过一段轻度抑郁的时光。外界喧嚣的声音让她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是名不副实的青年作家”。为了不负盛名,她朝着外界提出的标准不停奔跑,结果却发现“这是一个死结,凭我自己的力量没办法解开的死结”,因为“这个标准是虚构的,没人知道天才怎样才算合格”。

阅读和写作救赎了蒋方舟。她说只有看书的时候,生命体验才变得逐渐丰盈起来。在同龄人的世界,她成绩平平、除写作外没什么特长,而写作给了她更多自由,让她“逃到另外一个世界”。她觉得自己像极了法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笔下的那只荒原狼,想融入世俗却始终无法进去,最终选择孤独但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笑过,哭过,体味过,彻悟过……”正如书中所说,如果蒋方舟曾经最大的恐惧,是成为平庸的人,最大的诱惑是特立独行,那现在恐惧消退,诱惑不再。多年的努力让她有了充足的信心,不必按照别人的期待而活。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及写作的意义,她独自去东京生活了整整一年。回来后,她发布了新书《东京一年》,这些经历让她重拾希望与自信,眼界更加宽广,对写作的热情愈发高涨。新书发布会结束后,嘉宾陈丹青看着站在一旁发呆的蒋方舟说:“虽然外界已经很重视你了,但你还是被轻视了。”

有人问蒋方舟,是勤奋重要还是天赋重要,在她看来,“天赋的信念更重要,我坚信可以一直写下去”。她身上有一种神秘而笃定的力量,无论是网友口诛笔伐的质疑声,还是碎片化泛滥的大环境,都无法阻挡她对长篇写作的热情。她从不掩饰对于写作的野心,成为一名大师,是她从小的梦想。

几年前,《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出版后,蒋方舟看到有人评论“9岁是天才,15岁是才女,25岁就是普通人了”,忽然就松了一口气。被认为是普通人,反而让她如释重负。

最近几年,蒋方舟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小时候,发现自己的想法被人写过,她能郁闷到想去决斗,而现在却感觉到无比快乐。她还喜欢找到多个理由来论证自己某个观点的不足,“既然无法阻止成败得失,那就保持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这些变故吧”。

柔和的灯光下,蒋方舟笑得越发爽朗,自然地朝着镜头比出V的手势。她觉得自己活得越来越接地气,休息的时候喜欢看风景,心情愉悦的时候,走在路上就能奔跑起来,也敢毫无顾忌地在公共场合大声歌唱。“能活出想要的样子,做真实的自己,真好!”

“我匆匆度过了婴儿时期,就开始工作了。”蒋方舟很喜欢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的这句话,当有人问她什么时候开始写作,她说:“我从生下来,就在积极筹备写书了……我希望一直写到200岁。”


责任编辑:黄易清

流程编辑:曾宪旭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