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冰:自豪感和五星红旗共同升起

01-29 00:00 | 榜样故事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编者按:《榜样阅读》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酷我音乐打造的首档青年阅读分享节目,9月19日正式上线!第二十期节目邀请到中国体操运动员陈一冰,他为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郭佳立

北京奥运会十周年时,陈一冰忍不住在微博上重温了自己十年前夺冠的瞬间,并附言:感谢所有记得那些美好时光的人,更感谢现在我所拥有的一切。 那些定格在照片里的镜头,他永远不会忘记。

“砰!砰!砰!”时间倒回2008年8月18日,在北京奥运会吊环比赛赛场,陈一冰心跳加速,就要冲破胸膛。在观众的掌声中,他高举手臂示意准备开始,支撑、回环、手倒立、后空翻、转体,最后稳稳落地,赛场内一片欢呼声,陈一冰紧握着拳头,松了一口气。

这一天,是他吊环封王的日子。“吊环世界冠军,中国运动员陈一冰!”听到现场广播宣布自己的名字,陈一冰振臂高呼、热泪盈眶,登上领奖台,闭上双眼亲吻了金牌……

每一位运动员的心种,都有一个冠军梦。从体操训练馆到奥运会领奖台,这条梦想的路,陈一冰走了17年。“从一个业余选手,到走上奥运赛场,最终夺得世界冠军,这其中的苦楚和艰辛,一言难尽。”

第一次踏入训练馆时,陈一冰5岁。年幼的陈一冰体弱,为了让他强健体魄,父母把他送到天津业余体操队,意外地开启了他与体育的不解之缘。

此后5年,陈一冰一直在业余队训练,那几年他经常在国家级比赛中崭露头角。

1994年底,陈一冰被选入天津专业体操队,一练又是6年。那段时间,因为没有出色的比赛成绩,陈一冰一度陷入到与自卑的持久战。面对强压,他能只能“笨鸟先飞”,每天比其他人早进训练馆一小时,晚出馆一小时。

2001年,17岁的陈一冰最后一次参加全国少年体操赛,如果不能脱颖而出,等待他的就是回家。比赛中,他顶住巨大的心理压力,稳定发挥,拿到了少年组吊环金牌、体操全能铜牌。这场比赛,让陈一冰找回丢失已久的自信,这比奖牌更加珍贵。

陈一冰以代训的身份进入国家队,没想到随之而来的是看不到头的沉寂。从1996年到2004年,整整8年,陈一冰没出什么成绩,“那时,我最怕的就是亲友问起我的训练和比赛,不知该怎么去回答,窘得想找个洞钻进去。”

体操是寂寞的,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寻常的幸福。小时候,最让陈一冰难以忍受的就是孤寂,每天和冰冷的器材待在一起,很少有时间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这也造成他内向的性格。

进入国家队后,陈一冰更是7年没回过家,尽管从训练馆到家只有两个小时路程。最难熬的就是过年,到处都是鞭炮声,人人都赶回家吃一顿团圆饭,他却始终坚守在训练馆。“我的天赋就是一颗努力的心,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迷失自我。”

和那些自小就闪烁出天才光芒的运动员相比,陈一冰也许看起来太过平凡,经历了低沉、迷茫,也想过放弃,直到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他体内积蓄多年的能量终于释放出来,一举夺冠。“当我站在领奖台上,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升到最高处时,那种自豪感是我一辈子难忘的。”

2012年伦敦奥运会,已是老将的陈一冰作为中国体操队队长率军出征,他带上一面国旗,父母也到赛场为他打气加油。比赛前,他甚至想好夺冠后怎么庆祝,结果命运的不公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他出乎意料地只得到一枚银牌,但他用他的王者之风征服了整个世界。

在《榜样阅读》节目录制现场,回忆起这段经历,陈一冰说,“我可以坦然接受竞技场上的第二,因为我自己问心无愧,我也一直在做自己的冠军!”

陈一冰为中国赢得了尊重,那块银牌同样闪闪发光。作为体育生涯的最后一届奥运会,结局也许并不完美,可陈一冰不悔付出。“每段经历都是一种成长,成长让我们成为可以面对一切的人。”

编辑:袁瑞

为回馈用户,我们特别准备了3张陈一冰签名照赠与大家。

只需在文末留言,写下你陪陈一冰读书的心得,或者最想对陈一冰说的话,点赞前三名的朋友我们将送出陈一冰的亲笔签名照。点赞截至下周一17点,下周二9点公布获奖名单。

感谢大家对“中国青年报”的支持,也请持续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酷我音乐打造的《榜样阅读》栏目。


作者:郭佳立

责任编辑:戴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