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黄金周消费增长率逐年下滑?北大专家:春节集中消费的热情下降

02-16 19:15 | 舆情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每年,春节黄金周的消费情况总会引人注目。

前不久,商务部发布了2019年春节黄金周的消费数据。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

春节黄金周消费首次破万亿,还因此上了微博热搜榜。

春节黄金周消费数据首次破万亿固然可喜,可据媒体梳理近几年数据发现,从2012年到2019年,每一年的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都比上一年的增幅要小。且2019年的增幅,在近几年中首次降到10%以下。

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和媒体报道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春节消费增速放缓的原因,首先是消费更加理性了,其次是我们春节消费的基数很大,当基数变大的时候,增速下降是一个必然伴随的结果。

环球时报在社评《算春节账,中国猪年经济平稳出行》中则表示,增幅比去年缩小客观反映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同时又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尤其是中国民间消费市场保持了基本的活跃,也反映了多数老百姓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是稳定的。

春节期间的故宫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导致春节黄金周消费增长率逐年下滑的原因具体有哪些?未来增长率是否会持续走低?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到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教授。

苏剑认为,导致春节黄金周消费增长率逐年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价格因素;其二,春节集中消费的热情下降;其三,不排除经济因素的影响。

其一,价格因素。自2011年以来,CPI同比增速走势呈现出平稳下滑的态势。只有2011年CPI同比增长5.4%相对较高,2012、2013年为2.6%,之后居民消费价格增速维持在2.0%左右,2015年CPI增速甚至跌到1.4%。价格增速的下滑对消费额增速的上涨起到了抑制作用。

其二,春节集中消费的热情下降。商务部统计的“春节黄金周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看似包括吃、穿、用、玩等繁多种类,但其实主要集中在春节热销商品方面。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换新衣、贴对联等是传统春节的习俗。但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传统春节特有的消费品已经成为日常消费品了。例如,传统习俗春节吃饺子、汤圆、腊肉等,已经成为当前的日常的速食品之一,这就导致现在春节期间对其的购买成了走形式。随着日常消费能力的提高,鸡鸭鱼肉等走上了日常餐桌,冲淡了春节集中消费的热情,这也是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相符的。

其三,不排除经济因素的影响。2018年四季度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不仅体现在GDP增速上,消费、外贸、价格等多方面数据上均有体现。经济下行压力的风险在春节期间也会有所体现。虽然,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影响消费额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它当前还是主要通过实物消费影响得以体现。对于电影、旅游等服务消费额增速也出现了全方面的下滑,这就很难排除经济因素的影响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未来春节黄金周消费走势,苏剑认为,如果经济上不出现大的变化,消费额增速应该会出现继续下滑的状况。“因为消费结构的变化不是短期出现的,除非经济出现大的变革,从当前的形式来看可能性不大。即,一段时间内,春节消费依然是以实物消费为主,依然主要受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影响。明年春节消费额增速大概继续下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李冬

编辑:王帝

本期《天天有舆》编辑:李冬

主编:王俊秀

作者:李冬

责任编辑: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