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拉赫《科里尼案件》出中文版:读法学的写小说?这在德国是传统

02-17 21:46 | 文化+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我的作品中没有明确的‘好人’或者‘坏人’,人性都是非常混合的、复杂的。”德国律师、《科里尼案件》作者费迪南德·封·席拉赫说。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第24期在北京侨福芳草地中信书店开讲,席拉赫与中国著名作家李洱展开对谈。

在德国,读法学的人搞文学,也算是一个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的歌德。《科里尼案件》虽然披着侦探小说的外衣,其本质却可以说是一部历史小说,让读者再次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的罪责以及战后德国对纳粹罪行的清算。也因如此,该书不仅在德国,在英美等国也引起了广泛反响。

小说《朗读者》的作者施林克,是封·席拉赫大学时代的法学教授。席拉赫非常喜欢《朗读者》,在德国也有人把《朗读者》和《科里尼案件》相比较。席拉赫认为,自己的作品主要处理一些人类共性的问题,比如说孤独、挫折等。

《科里尼案件》的主人公科里尼是在德国工作多年的意大利退休工人,他在柏林一家酒店枪杀了85岁的德国企业家汉斯·迈耶后自首,但对作案动机始终保持缄默。年轻律师卡斯帕·莱能被委派为科里尼的辩护律师,面对这个不需要辩护的沉默的当事人,莱能一筹莫展。但通过努力调查,他终于发现了案件背后的端倪。

原来,科里尼小时候生活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他舅舅是抵抗纳粹德国占领军的游击队员。1944年5月,两个德国兵在街头被游击队炸死。作为报复,德军枪杀了20名有游击队嫌疑的村民,科里尼的父亲也在被害者之列。而下令枪杀村民的军官,就是汉斯·迈耶。

科里尼为何用个人复仇的手段,而不诉诸法律?莱能的调查揭开了联邦德国司法史上黑暗的一章。1969年,科里尼曾向斯图加特检察院控告汉斯·迈耶在二战期间犯有谋杀罪,检察院受理了对汉斯·迈耶的指控,进行过立案调查,但汉斯·迈耶却既未受到传讯,也没有对他作出判决。

1969年7月,斯图加特检察院撤销了对汉斯·迈耶的立案调查,因为在1968年10月1日,通过了一条极不起眼的法律《行政犯罪法的实施法》。因为该法律的实施,所有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国军队犯下的针对平民的罪行,都超过追诉期。汉斯·迈耶和无数像他一样的人逃过了法律制裁。而制订该法律者,恰恰是纳粹德国的一名法官,他战后继续在联邦德国最高法院担任要职。

莱能披露的这一切,让法庭震惊。然而,汉斯·迈耶的律师辩称,在德军占领意大利期间,德国法律规定,针对杀害德军的游击队,按1:10的比例进行报复。而汉斯·迈耶当时签署死刑令只是执行法律,并非违法行为。辩控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李洱从作家的角度谈了他对《科里尼案件》的体会与感受。席拉赫此前也认真阅读了李洱小说《花腔》的德文版,认为自己和李洱有一个很大的共性——都在作品中探讨着何为“现实”,何为“真相”。

席拉赫1964年生于慕尼黑,1994年起在柏林任刑事案律师。其作品《罪行》《罪责》《科里尼案件》《禁忌》等都成为国际畅销书,译本在40多个国家出版。席拉赫还是当下最受德语国家观众欢迎的戏剧家,其剧作《恐怖》在十几个国家上演,仅德国境内就上演千余场。

席拉赫著有散文集《尊严:我们侵犯也被侵犯》(2014)等,是在德国影响很大的公共知识分子。他被誉为“文学界的桑德尔”,有人把他和著名美国法学家、《公正》《金钱不能买什么》等书的作者麦克尔·桑德尔相提并论。《科里尼案件》已经由拍摄《香水》的公司拍成电影,今年4月将在德国公映,也是德国观众所期待的一部大片。

作者:蒋肖斌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