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 棚改拆迁工作难,团团把年轻人推到“前线”

02-25 23:36 | 共青视点来源: 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在问题重重、情况复杂的棚改拆迁工作中,一群年轻人却做的得心应手。在中铁建置业有限公司,这是共青团给年轻人的挑战,更是锻炼他们的机会。在这样的历练下,这群年轻人可以独自去面对棘手的事情、”难缠”的人,工作做到了让百姓满意。


这群年轻人意识到拆迁也要有“人情味”:拆迁政策一定要符合人性,不能一赔了之。因此,他们在政策的精巧度上下功夫,尽可能地让拆迁的家庭更加和谐。

一群搞拆迁的年轻人

在北京拆迁是什么样的?刚从工地回来的85后央企员工薛磊,穿着羽绒服,身上带着一股寒意,风风火火回到办公室搓着手说:“现在政府和老百姓都重视环保工作,采用电取暖,我们给没有搬走的滞留户发放了取暖费,他们能暖和地过了这个冬天。”

每当朋友问薛磊工作时,他嘿嘿一笑说:“我在天安门正南8公里搞拆迁。”

他所在的企业是中铁建置业有限公司,从2013年12月开始至今,负责东铁营棚户区改造项目。年轻人是一线主力,有正式员工40人,团员青年21人。

在北京城区,位于丰台区南三环刘家窑桥南侧,棚户区与高楼大厦一墙之隔,脏乱差一度成为这一带的代名词,显得与城市发展不太协调。分散,是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一共划为20余个地块,改造面积56.5公顷,总投资过百亿元。这是中国铁建投资额最大、北京市场的第一个棚改项目。

“我们和老百姓之间不存在对立关系,我们的目标是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薛磊是中铁建置业有限公司的商务部负责人,他直言拆迁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作为一家央企,拆迁不仅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政策执行,工作中还要有严格的工作流程:从政策的制定、资金的发放、房源的分配这些核心的环节,公司内部都制定了严谨的工作机制,同时还有审计部门的全过程参与。

怎么与拆迁户打交道?

如何与拆迁户沟通?薛磊介绍,政策信息充分公开后,他们会结合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讲解补偿政策,解读安置方案。还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一道,逢年过节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把温暖和政策送到百姓家中。通过棚户区改造,老百姓从原来的阴暗狭小的平房,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大增强。

拆迁所带来的利益,着实考验着有关方的人性。棘手的事有很多,比如违建如何计算?薛磊坦言,以前一些拆迁项目是可以商量着赔偿,这就会导致一个乱象:先搬迁的人会吃亏。不过,随着拆迁工作的规范,有效解决了这个乱象。

拆迁户多要钱,是一种情况。企业该怎么处理?“必须要保持政策的统一性、延续性,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薛磊说,在政策制定前需要大量的调研,要考虑方方面面的情况。

中国人有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薛磊认为,如今,央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给拆迁户带来安全感。比如,在拆迁启动之初,中铁建置业有限公司本着安置房现行的原则,在项目周边筹集了12万平方米的现房,与拆迁的地块一街之隔。1000多户群众腾出房子之后,顺利入住,极大缩短了周转时间,降低了项目成本,在方便老百姓的同时,也使他们没有离开熟悉的生活圈。

不过,让这群年轻人最头疼的事情,是历史遗留问题。上世纪80年代该区域存在很多工业企业,经济比较发达,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大部分企业效益不好,一些企业破产倒闭,一部分工厂经历了改制、合并、重组,经过数次更迭之后,有的成为城中村的房东,引来大量的外来人口,有的工厂周边散落的职工宿舍,因年久失修,疏于管理,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同时,租住在此的人员大多生活困难。

薛磊曾去过一家两层楼改造的1000多平方米的群租房,住着三四百人,里面的电线就像蜘蛛网一般,每个胶囊房有高低铺,住着4个人。昏暗狭窄的楼道,只能过一个人。如果两人面对面,彼此必须侧身才能通过。最后,工作组的年轻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与政府一道,清退了大量承租户,消除了安全隐患。

有序科学拆迁,还不得不考虑诸多细节,他们动用了科技手段。在推进工作过程中,为了防止治安案件的发生,该企业斥资数百万元,现场布设了上百个视频监控点。“通过监控系统平台的搭建,加强了现场环境和治安工作的管理。”薛磊说。

是挑战,更是历练

“我也在思考拆迁工作的意义,棚户区改造就是让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薛磊说,与别人想的不一样,自己做这个工作时很有成就感,毕竟改善了别人的生活环境,这是城市发展的趋势。他也上门给滞留户做工作,等签了协议之后,再见到他们时,对方还会一个劲地感谢他们。

拆迁,也让这群年轻人看到人间百态,有阳光、也有黑暗。有的人家非常和谐,拿着钱改善了生活;有的人有钱了,家人之间却“谈崩”了,当着他们的面,为了分钱“打架”,家人变成了仇人。

这群年轻人意识到拆迁也要有“人情味”:拆迁政策一定要符合人性,不能一赔了之。因此,他们在政策的精巧度上下功夫,尽可能地让拆迁的家庭更加和谐。

他们在制定补偿政策时也会考虑,让年迈的老人尽量与家人在一起生活。他们在政策制定时,在合理的范围内给老年人更大的权益,使之在家庭生活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比如,有的子女回迁房面积比较小,如果和父母一起居住,补偿的房屋面积就会增大一些。于是,经常出现几个子女争着要求和老人住在一起,这是工作组的年轻人乐意看到的情形。

张祎是该公司的团支部书记,他说:“棚改工作最难的是做‘人‘的工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强学习。年轻人有知识有朝气有活力,但缺乏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遇到问题考虑不够全面,特别是拆迁工作复杂,要面对不同阶层和不同年龄的人,遇到很多因拆迁衍生出来的事,要明白什么是情什么是理,要学会与人打交道,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我们注重加强青年员工培养,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从铁路建设到拆迁安置,对这家企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从把工程干好到让百姓满意,无疑评价的维度多了。说起来简单,但对他们来说是实实在在的考验。

这群年轻人的付出有目共睹,他们先后荣获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青年文明号”、中央企业2016年度“青年文明号”,北京市2016年度“青年文明号”;该团支部荣获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责任编辑:陈凤莉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