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信】写给“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03-01 21:22 | 中国青年作家报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写给“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平凡而美丽

张 丁 只恒文

在文学名著中,已经有很多对女性的经典描述了。今天我们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品读家书中的“平凡而美丽”,以此献礼2019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平实的语言,给人以美的启迪

鸿特儿览:

一别四年,无时不在念中,儿已渐长,应入校念书,今已乱世,母子离别,只令人兴叹而已!但读书仍为重要,此时虽无校可入,儿得与祖父及姑姑朝夕相依,正可习字读书求教于长者也。

上述读书一事,望儿努力勿怠,以慰亲心。

母铮训书

这封只有96个字的家书,是曾经为毛泽东妹妹毛泽建同窗好友的汤铮训投身抗战期间写给长子周鸿特的一封短信。

1942年汤铮训致儿子周鸿特家书。


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阶段,为抗战工作而到处奔波的汤铮训非常挂念已跨进学龄阶段的儿子周鸿特的学习,舐犊之情促使她忙里偷闲写下了这封充满母爱的短信。


汤铮训,摄于1938年


曾为抗战作过贡献的汤铮训不幸英年早逝,当时的周鸿特还是一个刚满10岁的孩子,但长大成人曾担任湖北省黄石市粮食储运公司党总支书记的周鸿特,始终把母亲的这封亲笔信看成是一笔宝贵遗产,并在北京荣宝斋将母亲的遗书装裱,悬挂案头,时刻不忘母亲的教诲。

在一个家庭中,母亲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又会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汤铮训96字的家书,给出了答案。

历史上许多伟大女性,同时也是十分出色的母亲。她们对子女的千叮咛万嘱咐,没有华丽的词藻,那些平实的语言,却给人以美的教育和启迪。

平凡的生活,彰显出女性之美

在家书博物馆“激情岁月(五十年代家书)”展区,一封画满了香蕉林、柚子树、房间、食堂、水池、马路、小河等的图画家书,格外引人注目。这封家书的作者魏淑敏是一位通过扫盲运动才学会写字的农村妇女,在写给儿子魏仲林(左琼青)的家书中,她恨不能把心里所有的话都倾诉给儿子,以至于信纸的天头地角都写满了文字。她担心儿子看不明白,还把自己的住处周围画了一张示意图。

1951年5月18日,魏淑敏扔下一对儿女,牵肠挂肚地离开南京前往海南文昌。她知道,今后与儿子的唯一联系只有书信,便与儿子约定,将来写信,署“母魏淑敏”是身受限制,话不由衷,署“母淑敏”才是真情。到海南仅仅半年之后,魏淑敏就溘然长逝。

这封家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那个年代普通女性的生活状态。生活历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磨难,有艰苦。这平凡的生活,艰辛的付出所彰显出的女性之美,是对中国妇女的最高褒奖。

朴实的文字,蕴藏着无言的大爱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家书中也不例外。但我们无法想象,有着强烈私密性特征的家书,却从没有写过一个“爱”字。

鹿鸣坤,1929 年出生于山东莱阳话河区滴子村。1943 年参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1948 年 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到航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师第六团。1951 年 10月,他奉命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第三大队副大队长。1951 年 12 月,在一次对敌空战中不幸牺牲。

朱锦翔,1933 年出生于浙江台州。1949 年应征入伍,成为解放军华东空军文工团团员,先后担任飞行部队供应大队见习会计、通讯队会计和师政治部文化补习学校文化教员。1954 年转业,考入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学习。1958年毕业后,分配到甘肃兰州大学工作。退休前,是兰州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退休后,定居上海。

朝鲜战争爆发,他们所在的部队接到参战任务。在誓师大会上,个个义愤填膺,写血书,表决心……朱锦翔也在千人大会上发言,要求到前线参战,被批准,成为通讯队的唯一一名会计。

1951年下半年,师部从上海乘军列(大部分车厢是货车,只有两三节硬座车厢,是为优待女同志和首长专设的)前往东北,准备开赴前线。五六天后,到达目的地。在大部队出发前,部分飞行人员首先试航。这次试航,获得成功。

此时,朱锦翔与鹿鸣坤已是经组织批准的公开合法的对象关系。朱锦翔说,那个年代,最亲密的感情表达方式就是握手。他们在上海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程家桥高尔夫球场。那天,鹿鸣坤送给朱锦翔一件特别的礼物:色如绿宝石的小号关勒铬金笔。他俩坐在球场边的一块高地上,谈话总离不开赴朝参战的内容。

当时,虽然领导和同志们说,抗美援朝回国就可结婚了,可他们俩从未提过“结婚”两个字。那个年代的飞行员,既不允许单独行动(和批准的女友谈对象例外),又不允许在外面吃饭。他俩没有在一起吃过饭,每次见面也从未超过三个小时。

这次分手,他们照样握手告别,都没有说过“我爱你”之类的话,可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永别。临别时,鹿鸣坤只是说:“到了前线,我给你写信。”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空二师飞行部队驻扎在鸭绿江边的大孤山,随时准备接受空战任务。鹿鸣坤所在的六团,飞的是苏式战斗机米格 -15。在朝鲜前线,飞行人员伤亡很大。为此,上级决定空二师调防,返回上海继续训练并保卫大上海领空。1951 年 12 月,朱锦翔随师部机关奉命先行撤回。没想到,回到上海不几天,就传来噩耗:在一次空战中,三大队队长鹿鸣坤不幸牺牲了。

战争必然有牺牲,这对部队老同志来说是正常的,可对朱锦翔来说,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啊!毕竟那年她才 18 岁,鹿鸣坤也只有 22 岁。当隐约知道此事后,朱锦翔既不相信这是真的,又克制不住哭泣,还不好意思在人前流泪,只好一个人哭,以至于不吃不喝在床上躺了三天。

如今,年逾八旬的朱锦翔女士谈起她的初恋男友鹿鸣坤,仍然一往情深。朱锦翔说,虽然他们从没有说过一个“爱”字,但心中的牵挂与思念一直珍藏至今。

这就是“爱”,蕴含在朴实的话语中;这就是“爱”,蕴含在真情的家书中;这就是“爱”,蕴含在平凡的生活中;这就是“爱”,蕴含在美丽的中国妇女身上。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展出的朱锦翔致鹿鸣坤家书。图片均由张丁提供。)

作者:张 丁 只恒文

责任编辑:只恒文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