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产出受何影响

02-28 11:25 | 教育+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制图 中国教育报 刘亦凡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靠教师。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是高校师资队伍中别具创新潜质和创造活力的组成部分,而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直接影响着学科水平和质量。

本次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是指调查截止时,年龄低于40周岁的高校教师。笔者于2013年12月和2016年12月在西部地区9所地方本科高校进行调查,分别获得青年教师样本582份、674份。

学术产出是学术职业关键认可变量,学术产出的表征多以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为主。本研究选取调查截止时间前两年内被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总数,作为衡量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指标。

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产出影响因素

1.年龄累积在学术产出中的优势明显,女教师在学术产出中处于弱势地位

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在年龄结构上呈多峰分布。总体而言,年龄越大,学术产出越多。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划分,可以发现青年教师学术产出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P=0.000<0.05)。此外,将青年教师学术产出与40岁以上教师进行比较,发现学术产出中的年龄累积优势十分明显。

年长教师拥有更多知识储备、更丰富的科研经验,对专业和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其学术产出在数量和质量上占据优势。

以性别来划分,男教师学术产出高于女教师,这种差异在各年龄段上均有体现。2013年的调查发现,男教师学术产出均值为1.7篇,女教师学术产出均值为1.3篇,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显著(P=0.000<0.05);2016年的结果显示,男教师学术产出均值为3.5篇,女教师学术产出均值为3.3篇,性别对学术产出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0.023<0.05)。

究其原因,35岁以下女性处于婚育高峰,结婚生子对女性教师学术产出存在一定消极影响。此外,女性往往承担更多的子女养育责任,家庭负担无形中影响着女性教师学术产出的效率。

2.职称或行政职务与学术产出之间呈现马太效应

高校教师职称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不同职称教师在学术产出上区别明显,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学术产出数量最高。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高级职称青年教师学术产出均值为2.5篇,中级职称为1.8篇,初级职称为1篇,没有职称者不足1篇,且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P=0.000<0.05)。2016年调查数据再次印证了上述结果。

青年教师职称越高,学术产出越多,这说明青年教师已有的专业成就对学术产出具有显著影响。在我国高校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与职称评审制度下,教授代表着最高的学术水平,他们不但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不少人还是学科带头人,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这些条件均有利于学术产出与发表。

此外,有行政职务的青年教师,学术产出数量明显偏高,且行政职务级别越高,学术产出越多,这种差异在各年龄组之间均有所体现。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承担处级职务的青年教师学术产出均值为3.8篇,承担科级职务的为2.6篇,无职务者为1.6篇,且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P=0.001<0.05)。2016年调查数据再次印证了上述结果,处级、科级及无职务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均值分别为6篇、3.8篇、3.3篇,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P=0.023<0.05)。

行政兼职不仅没有影响学术产出,反而使青年教师有更好的表现。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高校体制特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越有可能被提拔为领导者;另—方面,被选为领导者的教师不仅不会放弃学术研究,反而更容易获得研究经费、研究助手等资源,因而与普通青年教师呈现出马太效应。

3.高学历或具备海外经历对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具有积极影响

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博士学历青年教师学术产出均值为2篇,硕士学历为1.7篇,本科学历为1.4篇,且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P=0.000<0.05)。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其学术产出均值分别为4.4篇、3篇、2.7篇,且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青年教师学历越高则学术产出越多。

拥有博士学位已成为求职者进入高校任教的条件。博士学位意味着求职者已经接受了长期、系统的学术训练,具有较好的学术准备,因此本研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优势更明显。

此外,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对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具有显著影响。2013年调查数据显示,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学术产出均值为2.7篇,没有的则为1.7篇,且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P=0.000<0.05)。2016年调查数据与上述结论一致,并且这种差异在各年龄段均有体现。

海外经历能够有效拓展教师的学术视野,帮助教师了解研究前沿、掌握新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程度,这种影响在青年教师学术积累的过程中,会逐渐转化为学术产出。

4.高校科研支持计划与学术交流平台对青年教师学术产出无显著影响

在机构因素方面,所在学校没有提供相应科研支持计划或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则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略低。但是,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科研支持计划与学术交流平台对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

尽管如此,高校依然有义务担负起为教师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的责任。良好的学术环境能使教师维持良好的心态,激发其科研积极性。完善的科研支持计划,能够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特别是潜在的拓展性思维,帮助教师树立学术研究的信心。充分的学术交流促使教师取长补短,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把握学术前沿问题,还有助于缓解职业压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对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建议

第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产出具有年龄累积优势,青年教师性别对其学术产出具有显著影响。教师的学术产出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长,不同年龄段男教师学术产出的均值大于女教师。

女教师在学术产出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并不能因此忽视学术女性的职业发展。高校应客观对待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提高对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学术关注度,协助女性学者进行职业生涯的开发和规划,要给具有学术潜力的女性青年教师较多的学术发展机会。要了解女性教师在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关键任务,从而帮助她们制订规划、细化目标,确保这些任务的实现,并给予差异化的科研支持与激励。

第二,青年教师的学术背景和学术经历对学术产出影响显著。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其学术产出数量远高于最高学历为本科的青年教师。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学术产出数量高于无海外经历的青年教师。

引进高学历人才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高校学术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不同学缘背景的高学历人才,不仅有利于加快学术创新、优化学术知识结构,而且对提高学术生产力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因此地方高校应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此外,地方高校还应积极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接受学历教育,阶段性地大力提倡高校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博士学位往往被作为高等学校特别是一流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的起点要求,博士教育主要通过严格的学术和科研实践来培养研究者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高校应开辟和完善高校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渠道,解决青年教师读博的后顾之忧,帮助扶持青年教师提升学术内功。

第三,青年教师的个人学术和行政积累对学术产出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具有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以及承担行政职务的青年教师更容易获得研究经费、研究助手等资源,为其学术产出提供了普通青年教师难以比拟的优势,二者因此呈现出马太效应。

第四,高校的科研支持计划或学术交流平台对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影响不显著。尽管如此,学校依然有责任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学术环境的营造主要从加强与外部的学术交流和内部研讨机制建设两方面着手。高校要采取提供经费支持等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与学科发展规划相关的学术会议,尤其是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使青年教师及时追踪学科前沿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高校还可不定期聘请重点规划发展学科相关领域的理论学者和行业专家做学术报告,促进青年教师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者卉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孙百才系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