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自掏腰包”式扶贫不宜提倡

02-28 12:31 | 评论+来源: 半月谈

在脱贫攻坚中,一些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过程中自掏腰包的现象并不少见。部分扶贫干部反映,一些扶贫干部为完成各种帮扶工作、获得贫困户的“认可度”,会自己掏钱帮助。


有些贫困户因此相互攀比,觉得给钱少的帮扶干部克扣了他们的钱,甚至部分贫困户不给钱就不配合扶贫干部工作。资助贫困群众本是好事,却导致了另外一种社会效果。对此,扶贫干部们颇有怨言。


扶贫工作是一场硬仗,也是硬任务。不少干部为完成工作指标,不得不自掏腰包帮扶贫困户,很多时候是无奈之举。


据半月谈记者报道:一些地区的个别贫困户,对生活要求不高,面对扶贫干部帮扶,积极性也不高。对此,扶贫干部只好拿钱拿物与贫困户套近乎。


扶贫干部待遇条件本就有限,自掏腰包更加重经济负担。况且,扶贫干部个人救济扶得了一户两户,却扶不了千家万户。


扶贫工作要顺利开展,既要依靠国家的扶贫政策,关键还得靠贫困户自己去奋斗。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对扶贫工作而言无疑是“治标不治本”,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助长贫困户“等靠要”心理。


即使有干部出于同情为扶贫自掏腰包,也不宜过度提倡。有些干部出于个人感情自费为贫困户脱贫一解燃眉之急可以理解。但为完成指标、落实任务而被迫进行的“自掏腰包”式扶贫,决不能成为风气。


当前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想做好扶贫工作,不仅要重视扶贫任务的成效,更需关注扶贫干部的工作状态。


各地应加大财政对贫困群众的转移支付力度,避免干部被扶贫工作“绑架”,更不要强制扶贫干部自掏腰包看望贫困户,切实减轻干部扶贫压力。同时,理顺扶贫考核评价机制,别让基层扶贫干部流血流汗又流泪。


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基层干部帮扶,能够起到的是引导作用,不是保姆式扶贫。


扶贫真正扶的是志,自掏腰包只能做一时的帮扶。扶贫干部要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坐坐,多聊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思想改变了,扶贫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


另外,对极少数问题户、刁难户,帮扶干部也不要怕,要注重同驻村工作队、村社干部沟通,完善硬件资料,学会保留证据,用事实说明一切。


一些基层扶贫干部也要摈弃心浮气躁心态,让走马观花、给钱给物式的行为少一点,让双脚双手插入泥土、推心置腹的交流时间多一点。


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沉下去用心帮,取得比较明显实在的效果,大部分群众是会认可的。只有这样,扶贫中的干群关系才会更加和谐,扶贫道路才会更加顺畅。

作者:郝娴宇

责任编辑:杨鑫宇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