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议政进两会,移动履职开新局

03-03 13:39 | 评论+来源: 南方都市报

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特别引人关注的是,郭卫民对外介绍了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的运行情况,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使履职打破空间和时间障碍,“有些委员相处距离遥远,但协商民主就在眼前”。

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于2018年8月投入运行,作为话题在此次政协新闻发布会上却多次被提及。“远程协商”这个关键词,除了在委员履职平台运行情况介绍时作为“主角”出场,还在维护民营企业家权益等多个问题回答中亮相。据郭卫民介绍,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将开通主题讨论群,围绕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具体提案“会上会下、线上线下同步讨论,非常生动”,网络议政和移动履职给整个政协制度运行带来的诸多改变颇值得期待。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新媒体不仅带来了传播手段的革新,也意味着信息传播更精彩、更高效,两会也不例外。2017年全国两会,二维码上了政府工作报告,极大地延伸和拓展了两会的会场,而此番远程协商在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前的话题预热,则给公众呈现出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内容丰富的“数字政协”新场景。

何谓移动履职?与普通网友在移动端对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的指点以及代表委员在网上与网友的互动有何区别?公众对政协移动履职平台充满想象和期待。数据显示,政协委员的移动履职A PP运行逾半年,移动履职平台上共有4000多次发言,经过汇集整理收集到10个方面106条建议,相关议题同步转交职能部门,及时为政府决策提出建议。

政协需要适应并利用网络发展的新成果,比如新增一种提案收集方式,倾听来自互联网上的大众意见;比如政协委员讨论、交流和履职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有限的会期,无限的国计民生议题,但借助互联网新技术,会场内外政协委员的工作效率都大大提高。委员的组成虽没有明显的地域约束,更强调专业属性和社会界别,但实际操作层面依然有委员以日常住地为原则集中安排的情况,委员之间的交流多集中于分组讨论的会场,而利用技术隔空对话则并不常见。移动履职平台的运行可以有效地打破履职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和障碍,在线下专业界别的基础上实现政协委员线上的跨区域、跨专业对话交流,有助于政协委员之间基于共同关注的议题彼此联络、深入探讨。

移动履职平台的全方位高效率,对于国家治理的迭代升级以及政协委员参与度与责任感的提升都大有裨益。技术的革新带来便利,同时也对委员的网络活跃度和线下履职活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公众也期待见到移动履职平台上能出现更多关心国是的“网红委员”,甚至更进一步随着移动履职平台的完善可以开放网友围观,打通意见收集、网友互动乃至职能部门反馈公示等诸多环节。

从小组讨论到闭门会议再到开放日,会议的形式更多元,这些细节变化的背后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如今移动履职给外界以新的想象空间,随着技术的逐渐完善,比如说,这些新技术可能将承担连接会场内外、开放公众参与的使命,扮演众声喧哗时代信息沟通桥梁的角色。

网络议政、移动协商给国家与社会带来新的变化和想象,显然不仅体现在探索政协委员履职的新方式,还在于新技术可能在参政议政层面带来新的化学反应,政协委员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将更高。“协商民主就在眼前”,就在无处不在的移动端,移动履职将为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开辟新局面。

作者:南都社论

责任编辑:王钟的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