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贷款难”再上两会:“如何操作”比简单吐槽更有看点

03-05 11:40 | 进行时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记者王烨捷

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每年两会上都会出现的“热门话题”——中小企业贷款难,今年毫无意外地再次出现在全国政协的小组讨论会上。这一次,银行家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沉默寡言、点头道是,而是按照全国政协提出的“一定讲真话、实话”、“无调研不发言”的原则,就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谈起了正儿八经的“操作性问题”。

“比如说中小企业贷款难,我们银行都有严格的风控体系,我们放贷有严格的利率上限,不管理好,就会出现风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韩沂在小组讨论会上主动提出了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一“世界性难题”,“目前确实有些民营企业是可以通过政策红利拿到银行的贷款,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拿到贷款。这个问题全世界都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解决,银行本身是要控制风险的。”

韩沂话一出口,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马上回问:“世界性难题也要找到解决方案,银行业对此有什么好的对策?”

记者注意到,代表很多中小企业声音的工商联界别在今年的团体提案中提出了《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提案》。这已经不是工商联系统第一次提出相关提案了,几乎每年全国两会、地方两会上都会出现以工商联为代表的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呐喊的声音。

这份工商联团体提案指出,中小微企业贷款“尤为困难”,“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准入严格控制,缺乏竞争动力,只关注少数能够带来高额利润的优质客户,9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对其吸引力不大。”

全国政协委员、搜房网董事长莫天全在谈到“改善营商环境”时,也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达了企业界的热切呼声,“最通俗来讲,我们民营企业贷款利息要比国企至少多出30个点,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跟国企享受同等的贷款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们已经不再处于“简单吐槽”的初级阶段。“我知道,银行也不可能谁想贷都给,但它可以适当出台一个相对宽松、但风险可控的标准来。”莫天全说。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工商联主席刘劲松也注意到了企业家们的变化。他告诉记者,在去年一年对河北各地中小企业的调研中,他发现企业家谈得最多的虽然还是融资难,但他们更迫切的需求变成了“对接创新资源”,“尤其是初创企业,他们都能理解贷款难,与其一味盯这个问题,倒不如研究下如何与高校、研究所对接,把产品更新换代一下。”

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韩沂在小组讨论会上侧面回应了莫天全的关切。他介绍,很多民营企业“贷款贵”实际上是他们在向银行贷款无门的情况下,转而向一些网贷平台等新兴金融机构贷款而不得不接受的“高利率”,并不是银行给出的“高利率”。

“一些网贷机构,他们有完善的大数据信息和算法,机器可以根据几个事先设置的要素,直接算出为哪些企业贷款。他们通常可以接受1.25-1.5的损失概率,不亏本,因为这些损失可以从高利息当中补偿回来。”韩沂说,银行不能这么做,因为银行放贷有严格的利率要求,不能高利放贷,因此银行的风险把控会非常严格。

一名银行信贷员告诉记者,实际上,银行对待国企和民企并不存在一条所谓的“隐形线”,更多的时候,银行愿意“就事论事”。比如,中小企业通常没有资产抵押,国企早年积累了大量物业资产,如今价值不菲,“银行只判断,谁风险高、谁风险低,同等条件下,自然把钱贷给风险低的企业。”这名信贷员告诉记者,其实近年来也有很多经风控审查风险不高的民营企业拿到了贷款,贷款利率与国企一视同仁。

记者注意到,全国工商联界别在团体提案中也并未将矛头直指“银行”,而是建议:一是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研究扩大金融机构准入范围,积极稳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发起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或类金融机构;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财政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补偿奖励机制,用于对银行或者有关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贷款等融资行为提供风险担保和补偿、奖励;三是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级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

杨伟民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适应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系本身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现在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比较多,它占的贷款比例比较大,而我们应该更多发展一些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金融机构,要定向地去解决它们的一些贷款。”

杨伟民说,现在一些城商行、农商行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业务有些太过近似,“我认为,城商行不应跟大银行做类似业务,而是要聚焦主业、回归本源,它应该更多地为当地企业来服务。当地企业可能更多的就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

作者:王烨捷

责任编辑:温维娜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