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代表通道,粤港澳三地代表为湾区建设代言

03-05 22:17 | 代表委员之声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曼玉 记者 张均斌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粤港澳三地代表共同亮相代表通道,为湾区建设代言。

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印发,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推开、纵深推进阶段。随后,广东发布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并确定广东将按“三步走”推进大湾区建设。“大湾区”一时成为人们争相议论的高频词。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少春对建设大湾区信心十足,他说:“粤港澳三地,只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一定可以实现合作共赢。”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三地深化合作,港澳在广东的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林少春记得,广东的第一个外资企业、第一条合资的高速公路、第一个外资的五星级酒店等,都是港澳企业投资的。累计到2018年底,广东引进外资超过4千多亿美元,其中60%以上是通过港澳地区投资或者是转口投资的。

港澳在广东的发展中不单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市场化的管理理念。“比如说像深圳通过公开拍卖来出让土地的使用权,这就是学习港澳地区的做法来做的。”林少春说,港澳是广东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但同时也是受益者。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高开贤还记得,澳门在回归初期,财政盈余只有20亿澳门元左右,如今已经累积了五千多亿澳门元,GDP也排在了世界前列。得益于中央对澳门的多方照顾,这些年,澳门得到了长足发展,也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国家发展中。“大湾区建设可以给予澳门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让澳门(和内地)的联系更方便、快捷。”高开贤说。

大湾区的面积达到5.6万平方公里,有7千万人口,经济总量接近1.6万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将会给粤港澳地区不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拓展各自的发展空间。

“港澳地区的经济国际化、市场化的程度很高,对外的开放度也非常高,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促进广东深化改革,提升我们对外开放的水平,推动我们的投资更加便捷、贸易更加自由,要素流动更加顺畅。”林少春认为,港澳地区城市管理的经验很好,营商环境也是一流的,再加上其高端的科技力量,如果和广东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可以推动广东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中广东提出大湾区建设按照“三步走”的施工图显示,第一步到2020年,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构建起协调联动、运作高效的大湾区建设工作机制,在规则相互衔接和资源要素便捷有序流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第二步到2022年,大湾区基本形成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第三步到2035年,大湾区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在规则方面推动连通、贯通、融通是大湾区建设的关键。由于三地的标准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湾区内的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职业资格等目前都无法互认,打破隔离才能共同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民主建港协进联盟会务顾问谭耀宗介绍,很多香港人希望到大湾区就业、创业、安居。是否可以考虑减少他们交通、税务方面的负担,青年创业能否统一资信平台,能不能多一些港式医院⋯⋯他说,大家都希望工作生活得更便利,做到人流、物流、基金流互联互通加强,“这样我们一定有信心可以打造国际一流的湾区。”

为此,谭耀宗透露,本届两会,港区人大代表准备向中央提出,委任一批香港各界的精英代表,组成顾问团,为大湾区的发展提出可创新、可落地实施的意见建议,加快推动大湾区的建设发展。谭耀宗说,希望多听各界的意见,把各界的意见建议收集,向国家建言献策。“希望我们携手,共同把大湾区建设好。”

作者:张曼玉 张均斌

责任编辑:黄易清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