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健事件”影响中医药形象 非医疗行为应建行业规范

03-06 13:28 | 进行时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北京3月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中国青年网记者王烨捷)今天上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小组讨论现场,有关中医药大健康领域的话题受到了医疗卫生界别委员的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他们普遍关注到了此前“权健事件”对中医药产业带来的影响。

“电视上、新闻里,都是不规范的火疗场面,影响老百姓对中医、对中医药的判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说,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审查保健品中的中药材成分,目前公众对保健品、中医药产生的负面评价,大多与中医药本身并没有关系,而是由于一些保健品生产销售企业的违规、虚假宣传造成的,“权健事件,给我们正在发展中的中医药领域带去了很大的影响。”

他注意到,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国家给我们支持,我们自身也应该对此做出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医药产业还能在精准扶贫领域产生积极作用。

比如,上等的中药材大多要在“环境胁迫”中生长,即在寒冷、缺水等环境下生长,而这些地方,又多为贫困地区;从事推拿、按摩等工作的从业人员,也多是贫困人口,“它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不能因为个别不规范的保健品企业坏了大环境。”

马建中特别指出,中医这种管理规范的医疗行为要与非医疗行为严格划清界限,“中医行为中,医疗安全是首要责任;但非医疗行为,比如健康保健、养身保健,却缺乏行业规范。”他说,实践中,两者其实很难区分,后者处于“灰色地带”,“下一步,中医药领域的专家们可以担起责任来,组织专家认证,准入标准是什么?如何规范?从事拔罐等普通保健服务,有哪些技术标准?”

作者:王烨捷

责任编辑:温维娜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