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听两会,助推“循证决策”更有效

03-08 14:40 | 评论+来源: 凤凰网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除了代表委员很忙,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也异常繁忙。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办公厅从各司局抽取207名精兵强将,参与人大、政协各团组的旁听工作,现场了解两会代表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旁听记录及时呈报国务院。今年是国务院办公厅连续第四年开展全国两会旁听工作,也意味着这项工作正在走向制度化和常态化。

政府决策的核心就是民主和科学。一方面,政策决策要广泛听取民意民情,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抓住最紧要的问题并采取最适切的手段和举措。另一方面,政策决策要科学,真正按照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办事,采取有效的措施,低成本和高效率地实现政策目标。但是,一些政府部门往往做不到俯下身子倾听民意,也经常是“拍脑袋”地武断决策,使很多政策仓促出炉和草草收场。

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旁听两会,可以进一步促进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做法。不仅全国两会需要坚持和完善这种做法,各地各级政府也应该学习总结这种做法,使之普及和制度化。

两会期间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集中开会的时期,也是各种政策问题集中讨论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候去了解一年来各类政策的实施情况,爬梳各个领域需要关注的政策问题,获得一些关键政策问题的解决之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位代表委员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去探讨问题,火药味十足地争辩问题,这对于平衡各方面观点和意见,制定更加具有包容性的公共政策至关重要。

代表委员对各地和各领域的情况和问题最了解,也最能代表民众的心声。旁听他们开会讨论的问题,才能摸到真问题,了解真情况,抓住真痛点。国务院工作人员去两会旁听,可以不出北京就获得鲜活的各地见闻和真实的政策问题,这大大提高了调查研究的效率。旁听他们的高见,对于提高政府决策质量和优化政策手段,都有很好的咨政功能。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也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各国都高度重视决策的民主化,因为只有决策民主才能赢得民众的普遍支持和广泛理解,为政策的具体执行和操作提供良好的民意基础和合法依据。这使协商民主和参与式决策等方式日益流行,也为民众畅所欲言和表达心声提供了渠道。

另一方面,各国也普遍重视决策的科学化,使决策不再是“拍脑袋”的瞎指挥,而是更加强调决策是有理有据和经得起考验的。在公共政策的许多领域,都越来越强调政策决策的科学性,这使循证决策(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日益流行。循证决策就是基于证据的决策,而证据主要来自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只有和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交流,才能了解哪些政策是有效的,哪些政策是无效的,以及哪些政策应该继续或废止。这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政策咨询网络,将科学证据更多地应用于政策决策,使决策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

代表委员看到自己的提议得到尊重和肯定,对应的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也使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增强,提出的问题和对策也更加有针对性,并为政府优化决策提供支持。这样一来,政府部门和代表委员之间形成了政策反馈和回应的闭环,使各类问题都能在这里讨论和筛选,各类解决方案都能得到探讨和论证。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旁听两会不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行之有效和可以推广的机制。

实际上,类似的做法在许多地方都有探索。比如,一些地区直播两会,使很多无法参加或旁听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能够了解讨论的内容,并就各自关心的政策领域获得新知识。还有一些地区试点政府部门和两会代表委员的常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代表委员对某些热点政策的意见及建议,为及时纠偏政策导向和优化政策做法提供支持。诸如此类的做法都值得鼓励和推广,因为它们有利于功夫做在平时,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作者马亮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马亮

责任编辑:杨鑫宇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