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农业是中国下一个高科技起爆点

03-16 15:32 | 青年参考来源: 青年参考

影子科技公司的“猪脸识别”应用界面。图片来源影子科技公司官网


近期,尖端科技在中国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外媒的关注。位于广州的大型无人机企业极飞科技开发出了能高效播撒农药的自动驾驶无人机,并将加快普及;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公司纷纷通过“猪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投身养猪业……许多挑战你想象力的“黑科技”,已将农业领域视为新的蓝海。

用无人机种田

“在中国,很多人乐于用高科技方案去处理一切问题。”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称,数字革命将中国变成了几乎任何事都可以用智能手机搞定的地方——金融服务、外卖美食,甚至是给宠物狗美容。

如今,数字革命用在了种田上。

极飞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龚槚钦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报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希望利用尖端技术和数据提高农业效率,构建从播种到收获“一站式”减轻农户负担、提供全面支援的机制。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7日报道,极飞科技于2007年创建,在农用无人机领域具有优势,其产品特点是,在考虑耕地形状和风向等的同时,高效地以全自动模式播撒农药。截至目前,该公司与中国约1200家农机销售店携手,签约农户已超过120万户。极飞科技计划2019年内使合作的农机销售店增加至1万家,利用该公司无人机促进生产的农户达到300万户。公司今后将着力通过数据业务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率。

《日本经济新闻》表示,极飞科技的无人机可在播撒农药时精细拍摄农作物、耕地和周边。该公司将根据这些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向农户提供最佳收获期和农药种类等建议。极飞科技计划把这项服务推向商业化。

数据分析的特点是,拥有的数据越多,准确度越高。龚槚钦表示,每天超过两万人的无人机用户是该公司的最大优势,如果求助于农户,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最新图像。着眼于商业化,该公司已开始绘制能浅显易懂地显示耕地状况的数字地图。

“猪脸识别”走向商用

“借助记录了每头猪的面孔、声音的数据库,你可以发现哪只猪在咳嗽,是普通咳嗽还是生了病的咳嗽;猪的食量由配发饲料的机器人精确控制。这可能就是中国未来的养猪场。”《纽约时报》表示,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纷纷将战略目光投向养猪。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和它的竞争对手京东正在使用摄像头追踪猪脸,阿里巴巴还使用语音识别软件来监控它们发出的声响。

“如果它们不开心,不好好吃东西,你就能根据数据库推测出猪是否生病了。”影子科技首席执行官何京翔对《纽约时报》说。这家规模不大的公司位于广州,是率先提出通过面部和语音识别技术打造“未来养猪场”的企业之一。

“阿里巴巴等大型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积攒了很多经验。他们正在研制这方面的技术,并开始在一些农场推行这些技术。”德国兽医专家迪克·普法伊费尔对“德国之声”电台表示。德国的养牛场也使用了类似技术,以监测母牛怀孕及分娩的情况。

《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国,当前养殖量约为4亿头,中国也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中国有自己的战略性猪肉储备,以防出现短缺。中国企业的新技术能帮助猪农隔离病猪,降低饲养成本,增强母猪的生育能力,减少猪的非正常死亡。睿畜科技给母猪配备了可预测排卵时间的可穿戴监测器;京东的养猪系统可通过机器人根据猪不同的生长阶段给猪喂食,还可以检测猪是否患病,并尽可能找出病因;阿里巴巴的养猪系统可监测猪的活动情况,还会为猪制定锻炼计划以改善猪的健康。

普法伊费尔对“德国之声”表示,中国接下来还会推出“鸡脸识别”,已有一家中国公司推出了类似项目。你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查看一只鸡的状况,获取有关这只鸡的所有信息,也可以购买一只小鸡。

高科技农业的成本会不断下降

《纽约时报》表示,中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科技在农场的运用,尤其是加大机器人和网络技术的运用。围绕“ABCD”(A指人工智能,B指区块链,C指云计算,D指数据技术)开展的智慧养猪项目备受政府关注和市场好评。

《日本经济新闻》援引美国投资公司AgFunder的数据称,2017年,中国的农业和食品初创企业共获得18亿美元融资,农业和食品初创企业的高增长性受到期待。

大型企业认为农业科技是极具潜力的市场,不仅投资初创企业,还亲自进入这一市场。除了阿里和京东,华为也正在推进在土壤中埋入小型传感器以改良含盐分高的耕地的计划。《日本经济新闻》称,华为还与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合作,在青岛设置创新中心,投身农业改革。

《日本经济新闻》表示,受到中央政策推动,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丰厚的援助措施,例如为农户购买无人机提供补贴等。在中国,农业改革的氛围进一步浓厚,一系列高科技应用正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纽约时报》称,目前在中国,将高科技应用于农业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成本。睿畜科技联合创始人陈浩凯表示,绘制一张猪脸的成本约为7美元,给猪戴耳标只需0.3美元。但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宪乐观地表示,这类技术的成本将会下降。

“眼下,使用这些应用的价格可能还不够便宜。”陈浩凯说,“但未来,这些应用会变得越来越广泛。”

作者:袁野

责任编辑:蔡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