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能“活”在过去

03-18 22:12 | 坤哥007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第 838 期 ---

2019/03/18

Topic:大协同是一种全新思维

文 / 张坤

(坤哥007”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互动)

◆ 今 日 之 声

张坤:

“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

日前,著名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的这句话,被全新思维创新讨论中多次引用。

比如,我们已开始超越常规的、批量的大规模生产,转而需要更强的判断力和创造力,以及应对复杂工作的能力,特别是控制与化解风险能力。

面对全程、全员、全息、全效,我们需要大量的全体学习和探索实践。

曾经难以坚守的基本底线,还要继续坚守,并转化为向前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动力,转化为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更加公平统筹、平衡兼顾的有效保障;

曾经一些传统媒体人认为无足轻重的能力,比如“右脑”的创造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将在举起思想的“视觉锤”过程中,越来越能决定谁在融媒时代真正走得更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制作的MV《未来已来》,表达了这样一个理念:不要等着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去创造未来;也不要等着“未来”非常清晰精确了,才迈出当下一步。

因为有些决定是没法自己选择的,有些利益得失是必然面对的——我们能选择的,是共同创造价值和未来的全新思维,是以这种思维协同作战并创造发展奇迹的可能性、自信心。

虽然没几个人搞得懂协同效应、协同机制、协同监管、协同红利,但作为全新思维一个重要载体,协同发展和创新还是被常常引用到实践中。

全球化可以视为一种协同。5G云计算和开放平台是一种协同。命运共同体也是一种协同。

大协同需要融合“大链接”(广度、深度、精度、密度、效度),需要融合“大空间”(跨界、多元、多主体、多场景、多时空)。

已经有专家在分析协同挖掘“协同的红利”,“未来大片”《流浪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样本。比如协同变轨、《流浪地球法》、“饱和式救援”、木星“十三”响等等。

大协同的全新思维,是一种新链接方式、新盈利模式、新游戏规则;大协同也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机制、新的生存形态或生态。

但都基于一种区别于个人、单边的集体英雄主义,基于一种能够超越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理想情怀。

为了让未来不能“活”在过去,我们就要把每一个小我、每一个当下,全部放到未来当中。

今天上午,再次壮士断腕式推出一项自我改革,“剪断最后的脐带”,感谢大家的理解、包容和支持。

未来还很长,有些慢慢来,有些没法等。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未来真的已来!

作者:张坤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