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新型社交关系:点赞之交

03-26 16:52 | 校园+来源: 青年观察家

微信名单里的好友越来越多

能说真心话的人却越来越少

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时刻

看着朋友列表高达三位数甚至四位数

望着头像却不知道找谁道出一句寒暄

前不久,“加了新好友,聊过几句再无下落”的话题上了热搜。

1.5亿人浏览,1.2万人讨论,网友纷纷表示,这说的不就是我嘛。

说句“你好”,也需要很大勇气

加了对方好友,却默契地谁也不先说出你好。即使有交流,也在交换了表情包,哈哈哈哈哈哈后再无下文。说句“晚安,明天聊”结果半年都过去了,好像两个人之间隔着时间差。

新认识一个朋友大概前几天感觉相见恨晚,甚至聊到半夜,渐渐渐渐没多久就杳无音讯了,就消失在彼此朋友圈好像从来没有认识过。

不止不想交新朋友,老朋友间的话也越来越少

明明距离不远,但就是几乎不见不聊天。以前天天在一起玩的朋友,现在几乎没了踪影。大概都有了各自全新的生活,所以生活没了交集点,也不知道聊什么,索性就不聊天。很多人都是以前就算只有我们两个人也玩得很开心,相处很愉快,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游戏,而现在,想到只有两个人不知道聊什么就觉得很头大,现在没有了迫不及待想要见面聊天的小伙伴,也没有了整天期待的小活动,看看微博和朋友圈,都过上了红枣泡枸杞的生活,戒掉了熬夜和晚睡。

列表上的人们没有互相拉黑

却都在默默解除好友关系


01
90后正在把朋友 变成网友

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里,都躺着几个社交软件。

当代人交友变成:网络一线牵,相聚在空间;真情连四海,珍惜这段缘。

90后交朋友要靠网络


通讯录里的名单划了几屏都划不完,群聊加了一大堆,陌生人互相打招呼的第一步也变成,加个微信吧。

热闹的背后,却是想找人聊聊心事,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点开朋友圈,刷刷别人的丰富生活,关系好点的才默默点个赞。

好友之间的沟通

全靠点赞维系

这也让“点赞之交”成为了网络热词

更多的关系,连“点赞之交”都算不上。

有时对方昵称和头像的一次变换,就可能忘了这人是谁。


90后谈恋爱,也依赖网络


从各种交友软件里认识了暧昧对象,开启早安晚安打卡的恋爱日程。互相打字敲下亲密称呼,却可能连对方的真实样貌都不清楚。

谈得好或许还能把恋情延续到现实生活,终成眷属。谈得不如意,有时连分手都没有通知,直接被对方拉黑。

02
90后交朋友 一个字“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用来感叹无人对饮之孤独的诗句。

这种情景在如今,似乎已经变成了许多人的生活常态。

2017年《中国空巢青年图鉴》发布,我国“空巢青年”有5000万之多,其中90后占61%。3000多万个90后,都经历过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

小时候连去洗手间都要找一个伴,如今却更喜欢一个人独处。

有网友总结自己交朋友的状态,就是一个字“懒”。

懒得交新朋友,懒得维护老朋友,更懒得因为照顾别人委屈了自己。

因为懒,线下交流能躲就躲

因为懒,网上聊天在表情包中匆忙结束

因为懒,朋友圈的状态也越发越少

仿佛整个人都从这个世界上蒸发了

而社交无力,懒也只是一方面。

现代人越来越不“在乎”人际关系,更是因为,不求朋友成群,只愿知己一二。舍去了刻意逢迎的普通朋友,寻觅着志同道合的知己,很多人因此说自己朋友少。因为孤独彼此靠近,可一旦发现“志不同”,又能果断选择疏远。

在一次次试探中,找到可以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这或许就是很多人对待朋友的态度。

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合适的距离,合适的礼貌。

如果没有,那一个人也挺好。

年纪一点点增长,对交朋友的渴望却一点点下降。

时间,也在帮人筛选朋友。

03
无处不在的社交恐惧症

90后面临的社交无力,不是拒绝交朋友,而是表面上努力维持人际关系,见到谁都笑容灿烂,热情友好。

私下里,却尴尬甚至恐惧交朋友,连电话铃声响起,都要做好心理建设才慢慢接起。能线上交流绝不线下见面。有问题需要沟通,哪怕对方就坐在对面,开口说句话就能解决,也要用电脑打字。

线上是亲密的兄弟姐妹,线下却最怕同事突如其来的关心。

甚至为了不和同学坐一趟电梯,再长的楼梯也要爬。

团建能躲就躲,病假事假全都用上。

必需的线下沟通,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痛。

比起花时间聚会交朋友,很多人更愿意把时间节省下来,看场演唱会,报个兴趣班……

哪怕是自己一个人窝在宿舍追追剧,发发呆。


其实,不是我们害怕社交

只是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社交


社交规则懂多少

其实在成年人的社交世界里,大家有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能让别人舒服,也让你自己不觉得难受。今天也写了一些成年人社交里的潜规则,希望你能试着更多地去和他人相处。

01

凡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很多时候你了解的情况只是整个事件的一部分,如果不了解真相就直接作出反应,很可能被误解或是误解别人。

02

很忙的时候微信消息回复不过来可以理解,“意念回复”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要抱着“晚回不如不回”的想法破罐子破摔;反过来,如果真的被无意忽略了,也不要一直追问对方没回的原因,互相理解就好。

03

要知道,没有人有义务一直惯着你,容忍你的缺点和小脾气。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多些忍耐与宽容,或是带着爱消化你的负能量。不要过度消费他人的善意,人生中每样东西都早已标好了额度,不节制地浪费,等消耗殆尽,你不知道自己将面临的是什么。

请珍惜每个对你善良的人。

04

对于不了解的事情,承认不足或者保持缄默都可以,但不要装作自己是行家,如果被拆穿了是一件非常损害口碑的事。

05

拿别人的缺点当做玩笑,这一点也不幽默。被当做谈资的人也觉得好笑,这才是玩笑,如果令别人感到冒犯,这不是有趣,是隐性的言语霸凌。所谓成熟,就是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当众让别人尴尬,不嘲笑对方的弱点,对世界温柔一点,世界也会对你温柔。


06

室友和平共处法则:有义务保持公共区域的清洁,使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原处,弄脏乱的地方要记得收拾干净,借别人的东西前要先取得主人同意,进他人房间前应该先敲门,带人回家前记得和同住伙伴打招呼。

当你不履行自己义务时,会增加别人需要承担的责任。而不添麻烦,是成为成年人必须做到的第一点。出门在外,并不是普天之下皆你妈。

07

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至少不要在你不确定对方阵线的人面前议论别人,你无法预料他会在何时何地把这段对话复述出来。

08

收到礼物时无论是否喜欢,先道谢,礼物的意义不是在礼物本身,而是出门在外还时刻挂念你的心。另外,不要无限制贬低别人喜欢的东西,可以说还行吧,也可以说无感,但别直接否认,或者带着嘲讽语气说,“你怎么会喜欢这个”。

你不知道随口一句话,能对别人造成多大伤害。

09

“如果是我就不会这样”是对一个事件最坏的评价,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你会不会比他做得更好。

10

聊天时认真聆听对方的话,比打断对话发表自己见解更能博得他人好感。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总是更容易获得尊重。

学会经营自己

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到:“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

罗振宇在演讲中,提到一个概念:懂得经营时间,是提升自我价值的前提条件。

不再被人际关系绑架,或许正是懂得经营时间的人,做出的聪明选择。

多沟通的确能促进感情

但有时,少废话

才会真正让人舒服

减少交友并不是冷漠,相反,正因为看重情意,才会给对方留余地。

这是尊重,也是让步。

变化的东西太多,想要拥有全部不现实,想要追赶一切也太难。

不如删繁就简,先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

明星易烊千玺在采访中,被问到“最好的朋友是谁”。

他回答:“我自己”。

大部分时候独处,偶尔有朋友、有约会,和任何人都不要互相占有、缠绕,永远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这样才是好的生活。我选择了我的人生,我同时也在为我的选择承受、付出、奋斗,所以,我有权追求任何形式的相处和居住。这是我凭双手独立挣来的,我便不必对任何人解释。

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或许把时间留给自己和更值得的人,也是很好的选择。

社交的减少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恰恰是人际关系上的一次断舍离。

断绝不需要的朋友,舍去多余的虚礼客套。

脱离对他人的过分依赖,更重视对自身的关注和成长。

减少社交,减的不是质量,只是数量。

×××

关于人际交往,最怕的就是在说每句话前都要再三考虑是否会伤害到对方。没有足够多的耐心,也没有情商,甚至还有点愚钝,每次想要主动表达或是被动倾听的时候,就很不耐烦,总想赶快逃离出去,逃出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都各不相同,有些人觉得先开口就输了,有些人永远在被动的等待,但,主动去靠近去争取、去袒露自己的心扉,甚至是去讨好,都是极简单的一件事。所以,只有你真正去做了才知道能不能处理好哟。

点赞不是主动的社交,沟通才是让感情长久的良药。

你有多少点赞之交呢

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哟


编辑 | 陈志铭

来源:青年观察家

作者:青年观察家

责任编辑:校媒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