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大师方锦龙寄语青年学子: 积极培养文化自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04-07 19:14 | 文化+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讯(胡雅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海涵)一把琵琶,五根琴弦,十八种乐音……近日,著名琵琶演奏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锦龙做客安庆师范大学敬敷大讲堂,为50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以“我的国,我的乐”为主题的民乐文化盛宴。

“‘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乐器,它发源于‘吹火管’。”方锦龙一边介绍,一边轻捏管弦、缓缓吹奏。一段来自九千年之外的声音在音乐厅上空徐徐飘荡,余音绕梁,全场寂静。

接着,方锦龙又拿出一支原始的竹簧。“成语巧舌如簧里的‘簧’,说的就是它。”方锦龙介绍,到了青铜时代,古人把几个青铜簧片绑在一起,不但能产生和声、产生节奏,还能有现代电音的感觉。只见他左手捏着竹簧的一端,轻轻置于嘴边,右手食指不停地拨动着簧片的另一端,音乐厅里立即响起了一段神秘而玄妙的音乐。

贾湖骨笛、埙、鼻箫、班苏里……现场,方锦龙向观众一一展示了十余件古乐器,述说了这些乐器背后的历史故事。每一件古乐器在他的手中都变得游刃有余,每一段来自历史的声音,都获得阵阵掌声。

“每当拿到咱们中国的古乐器,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方锦龙说,这些年他一直在坚持一项工作:把失传的东西找回来,研究它们,奏响它们。

从北京的单弦到苏州的评弹,从日本的三味线到欧美的古典吉他,从埃及的乌德琴到印度的西塔琴和塔布拉鼓,方锦龙用一把五弦琵琶模仿出十八种乐器。除了能弹奏不同的乐器,方锦龙还能用五弦琵琶弹奏安徽、陕西、贵州、东北、四川等全国各地的地域风情。

“弹音乐和做饭菜是一个道理,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特点,掌握了所在地的‘味道’,一个音符就可以‘说很多种话’。”方锦龙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弹一首曲子,首先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聆享会上,方锦龙对音乐学专业的两名学子进行了现场指导。一曲《忆江南》时而轻缓、时而婉转,奏出了江南水乡的鸟语花香,也奏出了江南儿女的乡情愁肠。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只注重节奏的掌握,却忽略了情感的表达。从方老师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用心弹琴’是怎样的状态。”受了方锦龙的指导,台上的沈梦玉同学感到获益匪浅。

现场,在方锦龙与安庆古琴学会会长张维娜合奏的《梅花三弄》中,张维娜手指轻抚琴弦,方锦龙凝神闭目,箫声随即轻和。一箫一琴相得益彰,风中傲立的寒梅形象仿佛已浮现于眼前。

“在这个合奏中,琴是主,箫是宾。我一直是在配合,不能喧宾夺主。”方锦龙认为,琴箫相和体现了中国的“和”文化。

“西方乐器是‘律有数’,而我们中国乐器却能做到‘韵无穷’。”方锦龙说,作为国人一定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要发挥国乐的优势,让民乐与“包容性大国”相契合。

“虽然我已经从业41年了,但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我还是个‘小学生’。”方锦龙说,中国文化、世界音乐都是博大精深的,永远也学不完。“我愿意一直做一名音乐的传播者、学习者,一个掌握别国知识同时也传播本国文化的行动者。”

演奏现场,方锦龙一头银发乃至全身都随着韵律颤动,台下观众的呼吸也跟着节奏起伏。现场师生惊叹不已,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场让人震撼的视听盛宴。演奏停止,台下顿时掌声雷动,持久不断。

活动结束后,台下观众久久不愿离场,一拨又一拨师生有序上台,向方锦龙求取签名、合影留念。

“方老师的弹奏非常有感染力,他对乐器的探究和弹奏时的陶醉都让我非常感动,听他的弹奏像是一种洗礼,整个人都放松了许多。”该校美术学专业国画班2017级的石净韵同学与方锦龙合影后激动地说。

“方老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十分敬佩,无论是对古籍文献中乐器的复原考证,还是为国民普及国乐、让国乐走向世界,都让我见识到了一种优秀的大师情怀。”来自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的蔡子辰觉得,在经历了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之后,文化自信更加根植于同学心中。

本次聆享会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主办,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郭宵珍主持。她告诉记者,方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份“音乐大餐”,让观众感受到了异国风情,了解了古今珍贵乐器,同时大家也领略了方老师的风采,收获了许多感动。

“希望在座的青年学子通过今天的讲座都能有所悟、有所获,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上再接再厉,在人生大道上实现美好的梦想。” 郭宵珍说道。

现场图片均为陈东摄

(文化副刊部编辑)

作者:胡雅丽 王海涵

责任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