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以来,我变了吗?

04-11 18:13 | 心灵驿站来源: 青团子

01

友人K在夜谈中向我抱怨。


“放假回家,身边的朋友都说我大学以来变了许多。他们口中的变化带有一种‘我不是从前的我了’的失落和贬义,可我只是有了新的生活,我还是我。”

02

弗洛伊德认为“我”有三个“我”,即本我、自我、超我。而我们在交谈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我”有三个“我”:原我、真我、假我。

03

原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现在的我相较于过往的我而言,过往的我为我们的原我。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处于一个水平较低的阶段,亦是更接近原始和自然的一种状态。其的典型特征是:

·找不到自己喜欢并愿意付诸热爱的东西。

·在现有的生活里停滞不前,没有开拓新的生活疆域的勇气。

·在生活中常常伴随着自我否定。

纪伯伦在第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时说:

·灵魂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K说:“这是大学之前的我。”

04

真我意为“真正的我”。原我中的故步自封,畏首畏尾不是真正的“我”,它们只是一种不加修饰的生活状态。而真我的本质是潜藏在原我心中想成为的模样。


真我是一个在发现中塑造的过程。K大学以来得以尝试更多新的事物,在这些缤纷的新鲜中,他发现街舞之中那个跟随节奏跃动的他才是真正的他。同样地,Z在七弦的guitar和四弦的尤克里里中发现了于他而言真我的所在,得以把装满胸膛的热情交付于音乐。而友人Q则是在自信和优雅中看到了真我的光,她逐渐也就成为了她。

真我是一个在自省中剔除的过程。原我中亦存在着假我,假我即“‘我’不是‘我’”。原我中的贪婪不是“我”,自私不是“我”,嫉妒不是“我”,它们都是原我之中应该予以剔除的假我。


寻找真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既破又立的过程。

05

大学以来,我们得以有机会找寻更多的真我,且把这些真我融入原我,活出新的自我。而这本质是在原我之中发现的过程,不是凭空创造的变化过程。


K什么也没变。正如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作者丨刘期清

编辑丨刘期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作者:校媒

责任编辑:校媒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