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从特殊走出来的不一般

04-12 18:14 | 财经+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上海4月1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晨赫)在我国截至2018年底批准设立的14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上海占了10个。这些特殊的经济功能区域,被赋予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的使命。从“特殊"出发,他们创造了“不一般”的成绩。

自1990年起,我国先后推出了六种形态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从保税区,逐步发展到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跨境工业区。

今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上海)”活动中,上海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李刚指出,综合保税区是特殊区域的最高形态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区域。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从诞生到发展,一直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和改革创新的最前沿。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对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批准设立14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中上海地区先后设立了5类10个特殊监管区域,目前总验收面积38.786平方公里。

值得指出的是,全国第一个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和出口加工区都诞生在上海。最早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就是由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组成的。

在这片“特殊的区域上,国家政策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在此大胆实践,企业也创造了“不一般”的成绩。

2018年,上海地区特殊监管区域共完成进出口总额1874.5亿美元,同比增长6%,占上海外贸进出口28%;实现工业总产值2601.5亿元,占全国特殊监管区域总量11%;完成商品销售额18864亿元,占全国特殊监管区域总量52%;完成物流企业经营收入1638亿元,占全国特殊监管区域总量51%。

改革的步履不停,创新的脚步匆匆。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和改革创新的最前沿,上海承载着更高的期待。

2019年伊始,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提出21项任务举措。

2019年3月20日,上海漕河泾、奉贤两个出口加工区正式转型为综合保税区并挂牌运转。目前,漕河泾综合保税区已形成独特的产业集群,汇聚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项目和品牌企业,英业达、美敦力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落户,区内第三方物流、高端制造检测维修、科创研发等产业的集聚效应显现。奉贤综合保税区已形成了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保税物流四大主导产业,将引进一批化妆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企业,率先在全国打造美丽健康主导产业集群。

作者:李晨赫

责任编辑: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