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商场接连闭店,真是互联网经济惹的祸?

04-20 22:25 | 评论+来源: 中国网

最近几天,冷清了许久的北京赛特商场迎来了“小阳春”,店内顾客盈门、人头攒动,好不热闹。然而,如此盛况却令人唏嘘不已——有27年历史的北京赛特商场将于6月“闭店调整”,汹涌的客流,都是趁着打折清仓来“扫货”的。类似的命运也出现在其他老店的身上,北京长安商场近日也宣布“闭店改造”,百盛商场更是退出了重庆市场。

传统百货商场接连闭店,让“互联网经济冲垮实体经济”论调再次甚嚣尘上。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这些老店关门歇业的同时,其他商场却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距离赛特购物中心只有2公里,比赛特开业还早两年的国贸商城依然生意兴隆,2018年的销售额达到90.8亿元,在列入统计的72家全国商场中名列前茅。2007年开业的西单大悦城人流如织、消费旺盛,与刚开业时别无二致。

商务部零售业典型统计调查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典型零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继续保持回暖态势。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8.2%和8.5%,比上年同期分别加快了1.9、2.3和4.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这些事实说明,互联网经济的勃兴,或许让传统实体经济承受了一定的挑战,这是科技进步、经济转型的必然。但若据此称,“互联网经济正在摧毁实体经济”,那就言过其实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代在进步,民众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迈上新台阶,唯有懂得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年,超市作为新兴事物登场,也曾让不少以柜台零售模式为主的店铺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传统百货商场也站上了转型的当口。

电子商务的兴起,让过去一些线下购物的需求转移到线上,消费者走进商场,娱乐、餐饮、体验等需求已经超过了购物需求。在规划设计上实现“一站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甚至环境美观舒适都成为如今商场安身立命的决定性要素,成年人能购物,孩子有地方玩儿、能上各种兴趣班,逛累了可以吃饭看电影,是很多新兴购物中心的标配,这是一些经营困难的老牌商场所最缺乏的,也是其未来求新求变的生机所在。

传统商场需要重新定位,还需更新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从过去单一的购物职能,向多层次、多维度的全方位消费拓展。若能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将电商无法提供的体验式消费发挥到极致,老百货商场依然可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消费升级的时代大有可为。

作者:唐华

责任编辑: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