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首例在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顺利完成捐献

04-21 09:01 | 校园+来源: 清华大学团委

近日,清华大学本科生陆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成为清华大学首例、海淀区第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是中华骨髓库引入清华大学以来出现的首位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成功并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对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而言,陆晨的捐献将使他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北京市红十字会、海淀区和清华大学的领导到医院采集室进行慰问看望。

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宝峰,海淀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高念东,海淀区副区长、红十字会会长刘圣国,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清华园街道党委书记高斌,清华大学团委书记邴浩,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戎珂等人在海淀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立红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给陆晨颁发了荣誉证书,并赠送了鲜花。他们亲切地询问陆晨的身体状况,对其爱心善举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祝福陆晨早日恢复体力,返回校园继续学业,早日成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

陆晨成长于一个医护工作者家庭,他的父亲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他从小就受到父母积极参与献血的影响,进入大学以来,共参与过四次清华大学内的无偿献血活动,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当他告诉父亲他与患者的HLA配型成功时,父亲表示赞同:“这个概率堪比彩票中奖,能够配型成功是缘分,爸爸支持你的决定。”

在阐述自己的捐献心情时,陆晨说到:“清华人‘厚德载物’的精神,体现在每个师生的心中。人类生存至今并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是来自于基因(genes)与模因(memes)的代代相承,包含着思想、精神的模因,通过非遗传的方式传递至更为广阔的人群,构成强大的爱心力量。一份志愿之举或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当超越亲缘群体的互助文化、共同体意识在整个社会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社会上的爱心就会无限地传递,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受益与此。“同时,陆晨还表达了对学校重视体育教育的感激,正是在清华良好的体育氛围影响下,他锻炼出了强健的身体,能够更好地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自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在校园无偿献血专场中引入了中华骨髓库入库项目,致力于为造血干细胞配型、捐献事业作出清华人的贡献。师生员工们在献血的同时,可以自愿了解并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仅需要额外抽取8毫升血液样本。中华骨髓库致力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加入中华骨髓库即将个人HLA信息录入数据库,一旦有患者配型成功,便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患者生命。捐献时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即使用注射动员剂和成分血捐献的方法,对供者安全。

文字来源:清华大学团委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