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有新进展,千余人被问责

04-22 17:12 | 时政+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北京4月2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朱彩云)今天,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8省(区)公开移交案件问责情况,共问责1035人,其中厅级干部218人(正厅级干部57人),处级干部571人(正处级干部320人)。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完成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等8省(区)督察反馈,并同步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8省(区)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调查核实,依纪依法追责问责。

问责情形包括诫勉、党纪政务处分,被问责人员中有两人移送司法机关。被问责人员基本涵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相关方面,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

在移交问题方面,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推进不力、监督检查不到位等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占比约44%;涉及违规决策、违法审批等乱作为问题占比约38%;涉及推诿扯皮、导致失职失责的问题占比约15%,其他有关问题占比约3%。

今天生态环境部还通报7起典型案例问责情况。

中央环保督察发现,吉林省辽河流域水质2013年至2017年恶化严重,Ⅰ-Ⅲ类断面比例持续下降,劣V类断面比例持续上升。辽源、四平、公主岭等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辽河污染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力,导致辽河流域水质恶化严重。吉林省按照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共给予22人党纪政务处分。

中央环保督察发现,近年来,宁波、温州、舟山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相关区县政府违法实施大量围填海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乱作为问题突出。2015年7月至督察期间,原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厅在重点河口海湾违规审批77宗围填海项目,且各级海洋部门未按要求及时制止违法围填海行为,监管明显失职失职。浙江省共问责33名干部。

中央环保督察发现,山东省一些部门和地方在贯彻落实国务院 “严禁电解铝、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要求上作选择、搞变通,截至督察进驻时全省电解铝总产能达1260万吨,远超2017年产能控制在400万吨的目标,给大气环境治理改善带来巨大压力。山东省共问责21名干部。

中央环保督察发现,2012年以来,三亚小洲岛产权式度假酒店项目突破规划许可,在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海岸带200米范围内违法建设,三亚市政府多次干预市综合执法局对该项目的执法活动,要求相关部门为违法项目完善手续。省海洋部门及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对自然保护区法定区域没有实施有效保护,未及时制止和查处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建设行为。海南省共问责19名干部。

中央环保督察发现,2013年以来,原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自然保护区内违规新设探矿采矿权,大量采矿探矿活动,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局部生态环境和保护功能。对此,四川省共问责22名干部。

中央环保督察发现,2013年至督察时,青海省有144个项目未依法办理草原征占用审批手续,农牧部门、省国土资源厅监管不到位,造成草原生态破坏。青海省问责7名干部。

中央环保督察发现,2013年以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违规同意中德丰泉污水处理厂、河东污水处理厂将污泥倾倒在北沙窝区域国家级公益林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问责9名干部。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压实生态环保责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报的7起典型案例,有的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重视,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突出;有的违规决策、胡乱审批,甚至干预执法,严重失职失责;有的擅自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工作不严不实,甚至弄虚作假。这些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十分典型,要引以为戒,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作者:朱彩云

责任编辑: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