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朱文一:做良师益友 育栋梁之材

04-23 16:52 | 校园+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栋梁是建筑的支撑,没有栋梁,就没有整栋建筑。中国古人以此来比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谓育栋梁之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文一教授说。

第八期“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高等学校)大讲堂嘉宾 朱文一教授

朱文一教授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多次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称号,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从教近30年来,朱文一教授一直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不能说桃李满天下,但也算桃李在天下吧”,朱教授笑称。对于如何培养“栋梁之材”,他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和感悟。

师道传承 “育专业之才,形建筑之意,成一家之言”

回顾自己三十年的教学经历,朱文一教授用三句话来概括:“育专业之才,形建筑之意,成一家之言”,分别对应教育教学责任,建筑师的身份和理论研究。朱教授强调,这三点应该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据了解,朱教授当年本科毕业后,曾师从我国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并深受其影响。谈及跟随吴良镛先生的那段岁月,朱教授表示,“吴先生以自己的学术眼界和学术成就启发了我对建筑的理解,把建筑理解成人居,这样一种开阔的视野对我的影响直至今天乃至未来都存在。”

作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吴良镛先生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的概念,朱教授以此为例,强调高校教师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里的教师,看问题应当具有前瞻性,而不能只看当下,这也是他从恩师身上获得的一个重要启发。

“还有一种传承实际上是指的精神”,朱文一教授介绍到,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学科是由梁思成先生在1946年创立的,当时的定位非常高,是要通过国际化的办学引领建筑行业发展,培养大师人才,这样的精神显然是不随时代而改变的,一代一代传承至今。

何为良师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是国家“万人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一以教育教学能力和实绩为遴选标准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当之无愧为我国教师的楷模。

“如果只是完成工作般地去教学,必然达不到教学的要求”。谈及什么样的老师才能被称为“好老师”,朱文一教授第一个提到的,就是热情——要满怀热情地去教育学生;此外,还要有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现实的敏感捕捉。“无论对于一名老师还是一个研究者来说,这两者缺一不可。有了这两个关注,再加上教书的热情,就能够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师益友”,朱教授说。

第二,要有方法,吴良镛先生曾说过一句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优点去发挥学生应有的潜能。

“我是八十年代毕业的,从最早教八十、九十年代的学生到教90后,如今00后也进入大学,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来教育每一代的学生,不能拿过去的经验硬套在下一代的学生身上。另一个挑战是每个学生的特长都不一样,老师要花时间去了解学生,了解的同时为每个学生制定不一样的、量体裁衣的培养方式。一个是考虑大的时代学生的特点,另一个则是考虑每个学生不一样的特点”,朱文一教授说。

第三,好老师应该是一个伯乐,要为学生创造成长的平台,为学生增大成长的空间。他强调,“双一流”大学的教师不光要会教书,还要创作实践,还要有理论研究,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伯乐级别的教师。

当下,振兴本科教育被提高到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的地位。淘汰“水课”,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无疑是强化本科教育的核心所在。对此,朱文一教授从教师教学角度提出,所谓“水课”有些情况下可能是教的问题,导致学生不愿意听。

在这种情况下提倡“金课”,除了教学内容上革新,课堂也要生动,“金课”不光是指教材、知识内容,同时也要表现出教课老师的风采。“用个不恰当的比喻,老师也要有点网红的表现力,不是成为网红,而是学习网红的表现力,即能够吸引人的素质。”朱教授表示。

与时俱进 “史上最潮的老师”

在采访中,朱文一教授就“抖音”现象侃侃而谈,以此为例,阐明建筑学科如何适应技术的前沿性去设计未来的建筑与城市。

据中国教育在线了解,朱文一教授被学生们称作是“史上最潮的老师”:最早用ipad上课,最早拥有个人博客,常常使用社交网站和网络流行语……他对于目前最新最热的技术革新,如人工智能等都保持着关注,同时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他认为,新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在思维上也能带来更大的启发。

毫无疑问,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大力推进和落实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今年5月,朱文一教授将参加在福州举办的“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对话沙龙活动,届时,多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将围绕教育信息化,结合名师育人经验交流讨论高校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等议题。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