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说】上海高质量发展点燃年轻人奋斗激情

04-26 14:00 | 青年之声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上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足功夫。

上海新经济、黑科技如何催生高质量GDP遍地开花?“上海式”服务如何为年轻人打造一片有温度的奋斗沃土?东方卫视主持人百克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裴瑱、创业青年谢应波、 奇瑞捷豹路虎常务副总裁陈雪峰做客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联合出品的访谈节目#中国青年说#,破题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曼玉 温维娜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上海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

新经济、新科技为奋斗者提供良好土壤,高质量发展善于打造创新平台;

人文之城为青年带来一片有温度的土地……

在中国青年报社强力打造的谈话类视频节目“中国青年说”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裴瑱,奇瑞捷豹路虎常务副总裁陈雪峰,东方卫视主持人百克力,上海创业青年谢应波4位嘉宾畅谈自己在上海生活的经历,共话对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深切感受。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创新、宜居、开放是上海的关键词。

新经济黑科技催生高质量GDP遍地开花

“人们有无穷的创意,很能抓准时代的脉搏。”这是百克力对上海最直观的感受。

百克力不久前参加过一档节目,体验无人驾驶技术。他坐在副驾驶,开车的人在三公里外的5G基站实时操控,完成考驾照的流程。百克力觉得震撼,“未来5G一定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这让我很兴奋。”

作为一个科技服务行业的创业者,谢应波接触了很多企业,也亲眼见证了诸如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通信等创新产业的技术进步。

2000年,谢应波从重庆万州坐了5天4夜的船到上海。读博期间,受益于上海对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扶持,和5个同学一共创业。

“上海对我们这种草根创业者是比较公平的。”谢应波说,创业初期,他们得到了20万元的无偿资助——失败了,20万元直接清算掉,不用还;成功了,原价退还,自己拿到股权。后来,不仅创业成功,6个人还在上海顺利落户,大上海有了自己的小天地。

上海一直将汽车产业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年,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特斯拉落户上海,从申请、签约到拿地、动工,仅仅5个月。此外,上海已经开辟了无人驾驶的实验跑道和基地,上海汽车集团已经在里面进行实践化的应用。这些让陈雪峰觉得上海有非常强的敏锐的行业判断能力。

搭上创新的列车,上海不断产生和吸引着各种新技术、新经济。

在裴瑱看来,不只是科技服务行业和汽车产业,各个行业都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海将立足全国,带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集聚优势资源,培育新动能,培养新优势,引领世界的发展。

裴瑱进一步阐述,上海这几年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第三产业的做大做强方面下足了功夫。比如,张江生物医药体系正对照着世界级标准,创造研发国际知名品牌药品,提升国际竞争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张江非常有希望引领我们国家的生物医药行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弯道超车。”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上海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高质量的GDP”。裴瑱对此表示认同,“我们强调速度,但如果因此忽略质量的话,那这种发展是不长远的。只有在既追求速度又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国家的经济才会更加可持续发展。”

人文之城带给青年一片有温度的土地

“上海2035规划”描绘了人文之城的美好愿景,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百克力认为,上海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发生改变的,这样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百克力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注册记者。此前,他镜头里与“世博会”相关的照片基本都是工厂。他心想:虽然没参加过过世博会,但想象中的世博不该是这样的。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百克力再去世博馆拍照时,眼前完全是另一副图景。“上海速度”让百克力直呼“离奇”。

如今,从中国馆的过道一直走,可以走到外滩,眺望江景。“上海全方位给我带来温暖,当然压力也很大,但是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找到地方去释放这种压力,并且能找到梦想的方向,这很重要。”

当年,初来上海的谢应波无心看风景,但感受到了青年之间相互扶持和帮助的温暖。

创业之初,上海科技创业中心的辅导老师帮忙检查合同;贷款的时候,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协会的两个工作人员,抵押房子帮谢应波贷了第一笔款……这些事感动谢应波很多年。

陈雪峰也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有好的商业机会、商业氛围,人更重要——靠政策吸引人才,人文关怀留住人才,这样的城市才有温度。

工作、生活、个人发展、家庭成长四个方面是陈雪峰比较关注的,他坦言,在上海,自己这四个方面都得到了满足。“生活配套、孩子入学、政府给企业提供的服务都是非常接地气的。”

在高校工作的裴瑱,也感受到了政府对人才的厚爱和渴望。她希望政府从各个方面为年轻人解决困难,搭建舞台;年轻人发挥才干,喜欢上海,热爱上海,融入上海,扎根上海。

“在这里,没有你是哪国人、来自哪的概念,都是生活在上海的居民。”作为一位新晋奶爸,百克力发现,孩子的幼儿园里有不同皮肤的孩子,老师也来自不同国家,大家相处起来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孩子们都会讲几句上海话。“这个城市很大,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家。”

推开世界之窗,登上国际舞台

陈雪峰的公司是中英合资,超过40%的零件是进口的。也就是说生产一台车,要从世界各个地区把零件运过来。他认为,跨地域国际性的合作恰恰体现了整个产业的开放。

由于工作原因,陈雪峰的同事遍布全球各地。出国看望外国同事的时候,他们会跟陈雪峰倾吐:还是中国好,移动支付、扫码骑车等技术的应用,给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提高了效率,他们在上海能用熟悉的方式生活。虽然语言不一定通畅,但通过一些言行举止,会觉得这个城市是开放的,能够有机会融入其中。

开放的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可能。

到目前为止,上海总共有5万多家外资企业,有444家外资研发中心,677家跨国公司总部。这个总部经济或者总部的数量在内地的城市里面是位居第一的。现在上海拥有5万多家外资企业,在全市的企业数量中,占比大致是2%左右。但是2%左右的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20%的就业岗位,27%的GDP,33%的税收,60%的工业总产值,以及65%的进出口。

2013年,中国第一家自贸区在上海成立。这些年来,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其中有100多项可以在其他自贸区复制推广。

谢应波认为,上海未来对整个中国的产业升级,特别是创新驱动升级,有很大的支撑。“无论从港口、航空、仓储物流、金融中心的资金流向,还是上海跟西方社会的窗口对接,我们都是很包容、开放的。无论自贸区的发展,还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上海的开放对中国的产业很有帮助。”

裴瑱表示,上海最大的优势就是开放。“更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局面已经基本形成,为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不同机遇;开放的标准已经基本形成,为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探索了新的途径;全方位开放的功能以及设施已经基本形成,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市场交易量,多年以来位于世界前列;从开放环境来说,上海目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上海更像一个壶口,在开盖的一瞬间,吸引更多的茶叶和水。把货物和资源引进上海,在‘壶’里面大作文章,这个市场是非常广阔的。”百克力说。

作者:张曼玉 温维娜

责任编辑:齐琪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