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好阿尔法一代与互联网的“青梅竹马”

04-25 20:23 | 快评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4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有关幼儿接触电子屏幕时间的建议报告。报告建议,2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幕,2~5岁儿童每天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报告担心,5岁以下儿童过多的屏幕时间与久坐行为相结合会导致睡眠不足和活动水平低下。

其实,关于低龄儿童是否应该接触电子产品,如何处理儿童成长与互联网关系等问题,已经在新一代年轻家长们心的天平上放了多年。天平摇摆不定,家长们的心也一直在半空里悬着。

时代的发展赋予代际群体新的特征。以“00后”为主体的青少年,从一出生就被互联网环境所包围。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被生动地称为“阿尔法一代”。

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介,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巨大、形式碎片化,个性化推荐等特征,网络游戏更是利用了及时反馈效应、竞争驱动、便捷易懂等心理学原理,令众多少年儿童欲罢不能。

80后成年以后可能才有机会接触网络,早一批90后在中学时代学习网络知识,更年轻的95后、00后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互联网就在国内普及。如今,低龄儿童与婴幼儿上网也成了问题。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未成年人触网日益低龄化提醒着人们,如何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是一道非常紧迫的命题。

身体健康受到的威胁显而易见。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居世界第一。根据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假如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有可能超过7亿人;儿童群体肥胖、颈椎病等发病率也不断提高。

儿童期是思维训练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与互联网的关系,其影响会渗透他们今后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手机淡漠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联系,沉迷游戏、碎片化阅读侵蚀孩子的思辨能力与注意力……种种忧虑不绝于耳。

围绕在青少年甚至婴幼儿群体使用互联网的焦虑,蕴含着一个更为恒久的思考,现在孩子们在信息获取方面比父母一辈更加超前,其心智发展却不见得有多么大的提速。面对扑面而来的新技术,应该如何平衡人与技术的关系,引导年轻人正确运用新技术,应该成为社会教给他们的人生必修课。

除了老师、家长加强引导外,提升电子产品的信息质量,提高互联网的使用门槛是更深层次也更本质的举措。

从媒介伦理的视角出发,儿童在互联网当中接触越来越多无营养甚至不健康的内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互联网媒介商业化时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久前出台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就强调,要更加注重节目内容的导向,遏制未成年人节目呈现出的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

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应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断创新,多出品符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长规律的好节目,播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

美国儿科学会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父母应该让他们的孩子教他们数字媒体内容,并与他们进行互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家长和孩子共同甄选优质的学习、娱乐电子内容,多一点平等的探讨和交流,才能起到让网络为我所用的良好效果。

作者:吕京笏

责任编辑:王钟的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