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成立一年多就上市,钱不够“烧”还是市场机会更大?

04-25 08:31 | 青年时讯来源: 上观新闻

瑞幸咖啡提交上市申请与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都有关系。

正式亮相一年多的瑞幸咖啡,递交上市申请了。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了瑞幸咖啡提交的招股书。根据招股书,瑞幸咖啡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募资1亿美元。

上市对这家互联网咖啡公司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钱不够“烧”了?

成立不到两年就上市,外界觉得是“飞速”;可对充满互联网基因的瑞幸来说,并不叫人意外。从去年开始,资本界对互联网行业越来越谨慎,“跑步”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并不鲜见,因为他们担心随着资本进一步收紧,会错过从资本市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瑞幸咖啡应该也是其中之一。

首先,巨额亏损“要求”瑞幸咖啡找到后续发展资金。从招股书看,瑞幸咖啡2018年净收入为8.4亿元人民币,净亏损16.2亿元人民币;2019年截至3月31日净收入为4.8亿元人民币,净亏损5.5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在瑞幸咖啡成立以来的18个月里,合计亏损约22亿元人民币。

在IPO消息传出之前,就有瑞幸咖啡“到处找钱”的消息。今年4月初,瑞幸咖啡被曝出将咖啡机、奶箱、粉仓等作为抵押物,为4500万元债务做担保。当时,瑞幸咖啡解释这一举措是常规的设备融资租赁,符合轻资产运营思路。但有声音认为,这意味着瑞幸咖啡缺钱了。

不过,也有资本向瑞幸咖啡抛出了橄榄枝。4月18日,瑞幸咖啡宣布获得1.5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其中贝莱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贝莱德也是星巴克主要投资人,是星巴克早期排名前三的股东,它的介入使得这次融资很受业界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瑞幸咖啡能借助此次投资获得美国主流投资者的认可。经过此轮融资,瑞幸咖啡的估值达到29亿美元。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通过B+轮融资,瑞幸咖啡能解决资金上的“燃眉之急”;而一旦上市成功,还能获得更多的投资者支持。有了资金的支持,巨亏之下的瑞幸咖啡才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互联网基因的价值

瑞幸咖啡能否顺利上市尚不得而知,但通过此次披露的招股书,也能看出其互联网基因带来的得失。

首先,瑞幸咖啡的“买二送一”和社交分享营销策略虽然是“烧钱”的重要原因,但在获得客户上的成绩可圈可点。根据招股书数据,瑞幸咖啡的累积成交用户已经超过1680万,2018年的用户复购率超过54%。对一家新品牌来说,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而且还有不低的复购率,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而且从门店数量看,瑞幸咖啡已经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出2000多家门店,这也为其服务更多消费者提供了基础。

其次,有了前期积累,瑞幸咖啡的获客成本在降低,对其后续发展来说也是好消息。从招股书看,瑞幸咖啡的获客成本大幅下降:2018年一季度为人均103元、促销费用为15.8元;2019年一季度为人均16.9元、促销费用降至6.9元。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杨飞在今年1月曾表示,通过补贴快速占领市场是瑞幸的既定战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仍需要采取补贴策略,但会适度调整力度。换句话说,未来瑞幸咖啡的促销幅度可能会缩小,这有助于企业“开源节流”。

最后,瑞幸咖啡的净收入增长较为明显。招股书显示,瑞幸咖啡2018年的净收入为8.4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的净收入为4.8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说,在瑞幸咖啡的发展中,有两笔费用支出最大:一笔是营销费,包括面向消费者的各种促销补贴;另一笔是硬件投入,在短期内开设大量线下门店,租金和硬件设备的支出很厉害。其实,像咖啡这样的现制饮料毛利润很高,即便一杯瑞幸咖啡打对折,仍旧有盈利的空间。只是算上硬件支出,瑞幸咖啡才会“不堪重负”。不过,随着线下布局完成,摊到每一杯咖啡上的硬件支出在降低,品牌的盈利能力就有机会增强。

现制咖啡市场机遇不小

在瑞幸咖啡今年的发展计划中,“年底门店和销售杯量赶超星巴克”的目标颇有争议。反对者认为,从品牌文化积累沉淀看,成立不过一年多的瑞幸咖啡远远比不过星巴克,仅靠门店数量和销售杯数不足以证明瑞幸咖啡比得上星巴克。但有专业调查机构认为,中国现制咖啡的市场空间仍旧很大,这能成为瑞幸咖啡等所有后来者的机遇。

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正迎来在外现制咖啡消费热潮:2018年,中国在外现制咖啡市场总额达到647亿人民币,相较2017年同比增长7.5%,高于2016年至2017年度的6%。鉴于中国消费者对在外饮用咖啡的喜爱,英敏特预计2019年至2023年间,中国在外现制咖啡市场总额将持续以6%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市场需求增加还体现在现制咖啡门店的数量变化上。调查显示,现制咖啡市场存在“一边开新店,一边关旧店”的情况。2017年至2018年度,由于新门店开张的速度慢于现有门店关闭的速度,在外现制咖啡门店数量出现2%的负增长,但2016年至2017年的负增长率更高,为4.4%,说明2017年至2018年的开店热情已经很高;而在2018年至2019年,实体门店有了0.6%的增长率,说明新开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关闭门店。英敏特预计,今年实体咖啡店能取得1.2%的增长率,2020年实现全国7.4万家咖啡店的容量。

英敏特食品和饮料助理研究分析师王皓分析说,中国在外现制咖啡市场正受到“新零售”的影响,以瑞幸咖啡等提供O2O服务为代表的新零售咖啡快速增长,刺激了更多咖啡消费,也带来强劲的销售表现。随着新零售咖啡店的井喷式增长和国际及本土品牌数量的增加,中国消费者在喝咖啡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类似瑞幸、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店可能会遇到一个新对手:便利店。根据英敏特对3000名每月至少一次在店内饮用现制咖啡的互联网用户调查,发现有52%的受访者在便利店渠道饮用咖啡,44%的受访者在传统连锁咖啡店饮用现制咖啡,“消费者选择在便利店购买咖啡,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便利店将咖啡与丰富的餐点选择联系在一起;同时,便利店在地理位置和定价方面有优势。在便利店的咖啡消费上升趋势之下,其他咖啡供应商可以推出新特色以提升竞争力,例如,提供不同类型与咖啡搭配的食物选择。”

不过他觉得,新零售咖啡还有不小的机会,因为目前新零售咖啡进入市场的时间较短,在消费者中的整体渗透率仍然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新零售咖啡有机会利用折扣和配送服务等优势赶上其他渠道,“只是提供大力度折扣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最佳策略,对新零售咖啡来说,更重要的是需要开发其他优势,如提供健康自选套餐。”王皓建议。

作者:任翀

责任编辑:青年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