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发明音乐会:用没有弦的小提琴拉一曲“科技兴国”

05-23 13:25 | 舞台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讯(实习生 余冰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没有弦的智能小提琴伴奏《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比常规七孔还多三孔的葫芦丝吹奏《喜洋洋》,魔术师空手变出能给空气加湿的花朵……这场由各类创新发明搭建起的音乐会,你听过吗?

5月21日,由国图艺术中心与北京市发明协会共同主办的“书香筑梦,科技兴国——创新中国发明音乐会”在国图艺术中心举办。作为国家图书馆科技周系列公益活动的亮点之一,晚会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展现创新成果,向大众讲述发明故事,普及科技知识。

音乐会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一主题,采用智能小提琴、十孔葫芦丝、双箱古筝等创新乐器进行演奏,并围绕科技与文化生活,设计了合唱、朗诵、歌舞、魔术、相声等多个节目,用艺术化的形式集中展现科技创新与文化生活的紧密结合。

智能小提琴在开场大合唱的伴奏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没有琴弦,却能发出动听的乐声。与传统的小提琴不同,“智能小提琴”不使用弦线震动的原理发声,而是通过LCD屏幕和弓弦的电子操作。

小提琴内置海量曲库,用户首先在液晶屏上选择播放自己喜爱的乐曲,智能落点弹奏提示系统就会启动,并在LCD屏幕上开始显示相应的光点,只需在正确的时间按下相对应的小提琴按键并拉动弓弦组件,就可以玩出正确曲调。

在音乐会上,主持人与嘉宾向观众讲述了四个发明故事。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一群“中国天眼守护神”。被誉为国之重器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喀斯特洼坑中。对射电望远镜而言,最大的威胁在于雷电,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背后默默守护着“中国天眼”免遭雷击。

北京发明大赛特别奖的获奖者张仲,在建设“中国天眼”的过程中,带领团队成员攀悬崖、爬深沟,仅用时5天,就完成了1000多个防雷点位的勘察,写成1万多字的勘察报告。随后开启的防雷设施设计中,面对“天眼”上千个系统工艺结构、上万条电气线缆以及国外没有任何标准可以参考的困境,张仲以一份25万字、几百张设计详图的方案,一次性通过专家评审,创造了国内乃至世界防雷工程技术领域的“三个第一”。

另一个故事《航空材料的技术突破》,则讲述了国图人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馆际文献交流,及时、精准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为中国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创新贡献。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国之重器”,涡轮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也是发达国家对中国技术封锁最严苛的领域。某航空材料企业面对西方对涡轮材料的封锁,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但文件资源浩如烟海,真正有价值的文件在哪找?如何找?怎么选?企业陷入困境,向国家图书馆求助。

在合作中,国图专家反复研究各个数据库特点,在大型数据库集群中选择关于航空航天材料的子数据库,查找国内外相关的论文和科技报告,揭示技术的演化进程,分析竞争对手专利布局和技术热点,最终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了涡轮在军用民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除了创新发明音乐会,在科技周活动期间,国图艺术中心还为读者准备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如《古琴与电脑》《中国老电影数字修复》《电影视觉特效新发展及技术解密》等公益讲座,介绍科学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摄影 汪凯戈)

(文化副刊部编辑)

作者:蒋肖斌 余冰玥

责任编辑:于璧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