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梅塞拉斯:“硬核”的历史探索者

05-24 15:06 | 微光来源: 守候微光

苏珊·梅塞拉斯。图片来源:the photo society 

曲俊燕 / 文

5月16日,德意志证券交易所摄影奖(Deutsche Börse photography prize)在伦敦摄影师画廊颁奖,马格南摄影师苏珊·梅塞拉斯(Susan Meiselas)从4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本年度大奖。

德意志证券交易所摄影奖最初由伦敦摄影师画廊于1996年发起,2005年开始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合作,每年颁发一次,今年已是第16届。该奖主要表彰当年在欧洲范围内以展览或出版物形式呈现的杰出摄影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声望颇高。

苏珊·梅塞拉斯的获奖作品是去年在巴黎网球场美术馆(Jeu de Paume)举办的欧洲回顾展解”(Mediations),这是她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一次展览,收入了她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纪实摄影作品。

“调解”展览现场照片。图片来源:苏珊·梅塞拉斯个人网站

梅塞拉斯的获奖理由,是对摄影媒介作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评委会主席、伦敦摄影师画廊总监布莱特·罗杰斯(Brett Rogers)评价说:苏珊对摄影媒介的持续运用,以及她个人对所拍摄的事件、历史和社区的投入,都代表了对纪实摄影的批判性修正。苏珊与她拍摄的人和环境保持着可持续的、进行中的关系,尤其与当下产生了共鸣。

对于关注纪实报道领域的读者来说,苏珊·梅塞拉斯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今年71岁的梅塞拉斯是马格南仅有的十几名女摄影师之一,也是一名拥有美国哈佛大学视觉教育硕士学位的“学霸”摄影师。

她或许代表了传统纪实摄影最“硬核”的状态:从上世纪70年代起便专注于严肃题材的纪实摄影报道,民族问题、宗教冲突、人权事业、性产业、家庭暴力等都是她曾涉足的主题;她总是沉浸式地深入拍摄对象的社区,长期跟进和关注,直至充分展现出那些隐秘世界的另一面。

从战火中走来

上世纪70-80年代,拉丁美洲动荡不断。梅塞拉斯陆续走进智利、尼加拉瓜、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美墨边境等地进行报道。作为美国摄影师,梅塞拉斯有意识地关注美国在这些国家施加的影响,镜头中多了一分尖锐的视角。

1978年拍摄尼加拉瓜革命时,梅塞拉斯并不认为自己是战地摄影师,相比单纯的激烈冲突画面,她更多拍摄的是革命背景下人的状态。“我更感兴趣的是事情如何发生,而不仅是事情表面的样子。”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 选自《尼加拉瓜》系列。苏珊·梅塞拉斯/摄 

有一次,梅塞拉斯在尼加拉瓜街头拍摄游行抗议的民众。突然,一个人拿着一把美国制造的枪指着她。那人不关心她在拍什么,而是在意她的美国人身份,问她支持革命的哪一方。从那一刻开始,梅塞拉斯逐渐意识到,作为一个美国摄影师,她的工作不止于拍照片,而且还“有责任知道美国在其他国家的所作所为”。

同样是1970年代末,尼加拉瓜邻国萨尔瓦多爆发内战,美国为萨尔瓦多军政府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萨尔瓦多内战中,数万平民被无辜屠杀,包括许多妇女和孩子。在那里,梅塞拉斯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镜头中的责任。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 选自《萨尔瓦多》系列。苏珊·梅塞拉斯/摄 

最新版的《尼加拉瓜》由光圈出版社出版,加入了增强现实(AR)技术,用手机扫描页面上的照片后,屏幕上呈现出一段梅塞拉斯1970年代在尼加拉瓜拍摄的革命战乱影像,她在视频旁白中说:“历史就在街头被造就,当时没有人知道历史将走向何方。”

从历史中走来,梅塞拉斯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对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战乱的拍摄,使她获得了国际认可,奠定了她作为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师的地位。

拍摄库尔德人是梅塞拉斯职业生涯中又一个举足轻重的项目。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采访、拍摄以及收集历史资料、民族志,梅塞拉斯为这个“没有国家档案”的中东民族建立了视觉集体记忆。

然而工作现场的情状是残酷的。梅塞拉斯的任务是拍摄幸存者身上的伤疤、无名墓地、遇难者头骨上的弹孔、乱葬坑等画面。这片土地,遭遇了比战乱的中美洲更严重的破坏。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 选自《库尔德人》系列。苏珊·梅塞拉斯/摄 

1993年,梅塞拉斯在伊拉克北部的一个工作室研究照片。图片来源:苏珊·梅塞拉斯个人网站

海湾战争爆发时,西方世界对库尔德人还知之甚少,书籍资料中很少将库尔德民族列入索引,更别说给予深度的报道了。但历史上有不少西方人曾踏入这片土地,留下了一些照片和档案。渐渐地,梅塞拉斯的角色从摄影师转向收集者,她开始用宝丽来底片复制库尔德人的家庭影像,在碎片中寻找历史线索。她得到了库尔德人的信任,几年间与他们同吃同住,最终编成《库尔德人:在历史的阴影下》(Kurdistan: In the Shadow of History)一书,还建立了网站(akaKurdistan.com),同名的影像展览随后也在世界各地展出。

梅塞拉斯说,通过这个项目,她希望西方人能将新闻标题中遥远的库尔德与其真实存在的历史联系起来,而库尔德人可以重新审视被镇压的历史。

梅塞拉斯在研究库尔德人影像时做的剪贴簿。图片来源:马格南官网 

《库尔德人:在历史的阴影下》内页。图片来源:苏珊·梅塞拉斯个人网站

女性观察者

梅塞拉斯是一个“女性观察者”,可以作两种理解。一方面,她以女性身份游走在由男性主导的摄影界中;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观察者,她总会被社会边缘群体中的女性角色所吸引。

梅塞拉斯的第一个长期摄影专题,就是在美国宾州新英格兰拍摄的狂欢节脱衣舞女,记录她们在台上的表演、台下的个人生活,以及观看她们的人。该项目从1972年持续至1975年,在灯红酒绿的舞台背后,梅塞拉斯将表达核心放在对贫困、阶级和性别角色的阐释上。

1973年,舞女莱娜站在箱子上,招徕男性顾客入场观看脱衣舞表演。苏珊·梅塞拉斯/摄 图片来源:马格南官网

舞女莱娜站在箱子上招徕男性顾客,如同站在拍卖台上待价而沽。这是梅塞拉斯在这个项目中捕捉的最能体现女性地位、男权幻想、阶级身份等命题缠杂交织的一瞬间。梅塞拉斯日后接受采访说,正是这张照片让她决定要成为一名摄影师,以影像叙事为此生的事业。

1976年《狂欢节上的脱衣舞女》(Carnival Strippers)画册出版,也是这一年,梅塞拉斯正式加入马格南。

20年后,她在纽约拍摄了一个名为“潘多拉的盒子”的虐恋俱乐部,这是一个体现女性掌控权力的地方。这里的很多女性员工实际上过着另一种生活,但在俱乐部里,她们可以展现真实的一面。与《狂欢节上的脱衣舞女》相同,梅塞拉斯一直试图以女性的视角来剖析这个建立在男性权力框架中的世界。

几年前,在大洋彼岸的英国西密德兰郡,梅塞拉斯见到了该地区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一些女性。这些女性大多数不愿意出镜,苏珊在取得她们的信任后,拍摄了她们在避难所居住的房间,并把一些可能展示隐私的信息进行回避或马赛克处理。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 选自《她们自己的房间》系列。苏珊·梅塞拉斯/摄 

在这个名为《她们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Their Own)的项目里,梅塞拉斯不仅是摄影师,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她与团队一起设立工作坊,组织这些女性通过写作、制作拼贴画、视觉日记、烹饪等方式进行交流,再将产生的成果拍摄下来,在照片中缺席的女性,由此用另一种方式回到照片中,陈述自己的情感。从梅塞拉斯的操作过程,我们能感受到她在用镜头尊重和保护拍摄对象,试图用一种温和而充满关怀的视角来表现家暴这个残酷的主题。

作为摄影师,梅塞拉斯时常严肃地考虑职业责任和伦理问题——我的照片会给拍摄对象、甚至照片之外的人造成何种影响?她曾表示,对于不能给予拍摄对象回报的拍照“常常感觉不舒服”,在摄影中发现最多的问题,是“与拍摄对象之前缺少某种交换和理解”。

她试图用实验的方式探索这个问题。2013年,她在摩洛哥的一个香料市场上搭建临时照相馆,并邀请女性商贩来拍照。被拍摄的女性可以选择保留自己的照片,或接受20迪拉姆(当地货币)作为肖像授权。最终有60位女性愿意将自己的照片展示给公众。而不愿意展示照片的女性,对她们而言,保留一张照片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原因或许很复杂,但通过这场权力交换实验,梅塞拉斯把摄影师单方面的拍照行为转化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对话和赋权,为摄影伦理提供了新的启示。

2013年,马拉喀什摄影与视觉艺术博物馆,《20迪拉姆还是一张照片?》(20 Dirhams or 1 Photo?)展览现场。图片来源:SFMOMA官网

用摄影探索世界

梅塞拉斯已经71岁了,但她关注世界的热情并没有降低。她最近的一个拍摄项目是《新美国人》(New Americans)。2016年美国“公民日”前一天,她拍摄了一批新入籍的移民,展示在即将两极分化的政治背景下,这批“新公民”的面貌。这几年,她还一直在策划“冰+煤”环保纪实摄影展在全球各地的巡展。

如果要定义苏珊·梅塞拉斯的角色,纪实摄影师、纪录片导演等头衔可能都过于单薄了。她曾在接受镜头文化(lensculture)采访时说,自己并非对作为一种风格流派的纪实摄影感兴趣,而是更关注这个世界上根本性的问题。摄影,不过是能让她去记录、探索世界的手段而已。

从摄影生涯一开始,梅塞拉斯就以多媒体的方式工作,总是尽可能将问题探索得更深入、呈现得更完整。相比媒体刊登,她的作品更多地在书籍、展览中呈现。她也是一个非常在意感觉和人文关怀的记录者。拍摄结束后,她经常会给拍摄对象寄去明信片,或赠与宝丽来照片。她希望整个过程是“有机的”。

当很多摄影师完成拍摄任务离开后,梅塞拉斯会尽可能停留得久一点。因为她知道,自己正在记录的,是人类的历史。

编辑 | 孔斯琪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摄影专题 养蜂人 | 2019两会 | 代表朋友圈 | 家庭相册 | 乡愁 | 2019春运 | 农村生活 | 百年铁路 | 重庆森林 | 大货司机 | 进博会 | 江河人家 | 网吧的日本人 | 草根排球 | 北京国庆 | 人工智能 | 快递小哥 | 妈妈 | 海外工厂 | 家在东北 | 雄安春节 | 资源城市 | 动批谢幕 | 高原藏校

影像思考 摄影愚人 | 剧场摄影 | 木村伊兵卫奖 | 大学生看两会 | 2019荷赛 | 荷赛调底 | 女性摄影记者 | POY视觉编辑 | emoji | 旅游自拍 | 捏脸大战 | 透纳奖 | 重复照片 | 特朗普的摄影师 | 新闻中的视觉 | 时尚报纸 | 马格南 | 春光照相馆 | 中国筷子 | 大卫·霍克尼 | 东欧摄影 | 经典电影摄影师 | 最大摄影收藏地 | 宝丽来工厂

中青摄影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 西沙群岛 | 九江决口 | 耀邦百年 | 告别铁矛 | 暗房师退休了 | 2018年度照片

微光活动 微光体验营 | 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 | 年度影展 |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

责任编辑:孔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