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Lens blog停更 深度新闻摄影栏目的未来在哪里

05-31 15:01 | 微光来源: 守候微光

图片来源:Petapixel.com

曲俊燕 / 文

今年5月底,运营了10年之久的《纽约时报》新闻摄影栏目“镜头博客”(Lens Blog)将停止更新。《纽约时报》摄影部主任梅根·罗兰姆(Meaghan Looram)5月18日在内部邮件中宣布了这一消息。她说,这是镜头博客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暂时的间断”。

“我们认为这是评估、回望的最佳时机,总结镜头博客取得的成就,并严肃地思考未来的走向。”罗兰姆说。

根植于《纽约时报》,镜头博客一直保持着专业和严肃的新闻影像品位。在2009-2019这10年中,他们发布了4000多篇文章,挖掘了很多初出茅庐的摄影师,也把很多被遗忘的、被低估的作品重新展示在读者面前。他们具有广泛的国际视野,关注战乱冲突、移民人权、气候变化等全球重大事件,也时常把目光对准各国普通人、边缘群体的喜怒哀乐。

十年前,我们习惯于在报纸和电脑屏幕上看照片。而现在,无论深度的还是碎片化的内容,我们都在手机上获取。“当下数字平台正在对摄影行业产生冲击,镜头博客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精耕新闻摄影的专业栏目之一。而我们消费摄影的方式正在变化和拓展。”罗兰姆在发给员工的邮件中说。

*本文照片均选自镜头博客编辑精选专题*

“百货大楼”,1956年。选自《平淡的民权影像》(A Radically Prosaic Approach to Civil Rights Images)专题。Gordon Parks/摄

美国科斯塔梅萨,一名无家可归的老兵。她已经在自己的车里住了3年,停车场旁边就是一个墓地的太平间。选自《从强奸和漠视中存活的流浪老兵》(Homeless Veterans Surviving Rape and Indifference)专题。Mary F. Calvert/摄

1992年,美国孟菲斯,“烟与爱侣”。选自《卡蒙哥半世纪以来的非裔美国人影像》(Kamoinge’s Half-Century of African-American Photography)专题。Frank Stewart/摄

1964年,纽约东部,一名牧师在主持五旬节活动。选自《离散的波多黎各人》(Showcase: The Puerto Rican Diaspora)专题。Frank Espada/摄 

镜头博客诞生于一个行业焦虑的时期。当时社交媒体和各类数字平台初露端倪,对传统新闻摄影已经开始产生影响,全职摄影记者失业现象越来越多。时任《纽约时报》资深摄影师的詹姆斯·艾斯特林(James Estrin)提出建立一个在线平台,用于呈现高质量摄影作品和对视觉新闻的严肃讨论。当时媒体中这样的摄影博客很少,更别说能达到《纽约时报》这种高度的媒体了。

在做了一些研究之后,艾斯特林与《纽约时报》记者大卫·W·敦拉普(David W. Dunlap)、熟悉代码的摄影师乔什·汉纳(Josh Haner)一起组成初创团队,在传统的WordPress博客系统上开始了一周的试运营。

工作量很大。为了达到每周五天的正常运转,镜头博客用了一年时间。终于在2009年5月15日这天,大卫·W·敦拉普发出了第一篇文章《早上好》,用打招呼般的口吻向读者介绍这个新栏目。“这里是‘镜头’,一个致力于呈现最有趣的视觉和多媒体报道的新闻摄影博客……我们既会发布《纽约时报》摄影师的作品,也会介绍来自其他媒体摄影师的优秀照片。”

镜头博客十分看重摄影师在整个栏目中的作用。在近日刊登的一篇十年回顾文章中,编辑部写道,如果这个栏目有信条,那就是:摄影并非自行发生,而是因为有了摄影师。

事实上,镜头博客后来不仅仅成为高品质新闻摄影的聚集地,还纳入了更多纪实类甚至艺术类影像,包括视频和多媒体形式。他们还将机会拓展到线下,联合纽约城市大学新闻学院共同成立了纽约影像专家见面会(New York Portfolio Review),每年在一周的时间里,将上百位资深摄影师、图片编辑、策展人、出版人、画廊负责人聚集在一起,为资历尚浅的摄影师提供免费的评估和指导,并组织工作坊、研讨会等活动。今年,专家们对160位全球各地的摄影师进行了面对面传授。目前这个见面会已经成为美国摄影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年轻摄影师在这里学到如何更好地呈现、推广和出版自己的作品,不同辈分、不同工作领域的摄影人之间交换想法、联络情感,整个圈子得以保持活跃的状态。

镜头博客停更后,影像专家见面会还会继续保留,而且摄影师还可以继续向《纽约时报》投稿。“我们总会给好作品找到发表的地方。”罗兰姆说。

2013年,纽约,一对结婚34年的伴侣在他们的卧室中相拥,他们同时被诊断出癌症晚期。选自《癌症家庭:记录死亡之前的生活》(Cancer Family: Documenting Life Before Death)专题。Nancy Borowick/摄

夜生活。选自《展望老年人的影像》(Looking Ahead to Photos of Old Age)专题。Phillip Toledano/摄

美国众议院议长南茜·佩洛西(右)在特朗普(左二)发表国情咨文演说前为其鼓掌。选自《白宫摄影师镜头下的特朗普》(Our White House Photographer on Covering President Trump)专题。Doug Mills/摄

1985年,墨西哥瓦哈卡街头。选自《阿莱克斯·韦伯与街道的对话》(Alex Webb’s Dialogue With the Streets)专题。Alex Webb/摄

2013年,约旦河西岸的卡兰迪亚检查站,一名男子坐在车中吸烟,旁边是用于一只用于开斋节庆典的羊。当天是斋月的最后一天。选自《巴勒斯坦的愉悦》(Palestinian Pleasures)专题。Tanya Habjouqa/摄

2001年,阿富汗,北方联盟士兵开往恰里卡尔,去轮换喀布尔北部的前线士兵。选自《泰勒·希克斯:阿富汗的十年》(Tyler Hicks: A Decade in Afghanistan)专题。Tyler Hicks/摄

即便在西方主流媒体中,像镜头博客这样高完成度的深度影像栏目也是少数。而这样的栏目,一向得不到流量的照顾。新闻网站上,在所有频道分类中,“图片”“摄影”类总是在靠后的位置。要看到深度的摄影话题,还得再多点几个超链接。

以英国《卫报》为例,在新闻、观点、体育、文化、生活方式等大类后面有个“更多”,隐藏着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频道。“图片”频道就在“更多”里。再点两次才会看到影像故事(The Picture Essay)的合集页面。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华盛顿邮报》的“视野”(In Sight)栏目、《时代》周刊的“灯箱”(LightBox)专栏。这些高质量的新闻摄影和图文故事,似乎总是被安排在不起眼的角落。不长期关注摄影的读者,很难一下子发现。

虽然说是一次“间断”,但镜头博客何时能以何种方式回归,我们却无法知道。在罗兰姆的憧憬中我们似乎能捕捉到一些线索:“我们想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来呈现每个人日常创作的精彩影像。”她还表示,未来镜头博客的目标,不仅要“成为阅读和思考摄影的人群最权威的信息来源”,而且要获取更广泛的读者。

也许镜头博客会顺应网络潮流,加入更多社交元素、为多媒体展示开辟更多的空间。如果这是一次短暂的别离,或许并不是坏事。这对于整个深度影像报道领域,也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无论它如何变化,我们都有理由期待这个新闻影像专业阵地以新的面貌回归。

编辑 | 孔斯琪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摄影专题 可可托海 | 在新疆支教 | 养蜂人 | 2019两会 | 代表朋友圈 | 家庭相册 | 乡愁 | 2019春运 | 农村生活 | 百年铁路 | 重庆森林 | 大货司机 | 进博会 | 江河人家 | 网吧的日本人 | 草根排球 | 北京国庆 | 人工智能 | 快递小哥 | 妈妈 | 海外工厂 | 家在东北 | 雄安春节 | 资源城市 | 动批谢幕 | 高原藏校

影像思考 摄影愚人 | 剧场摄影 | 木村伊兵卫奖 | 大学生看两会 | 2019荷赛 | 荷赛调底 | 女性摄影记者 | POY视觉编辑 | emoji | 旅游自拍 | 捏脸大战 | 透纳奖 | 重复照片 | 特朗普的摄影师 | 新闻中的视觉 | 时尚报纸 | 马格南 | 春光照相馆 | 中国筷子 | 大卫·霍克尼 | 东欧摄影 | 经典电影摄影师 | 最大摄影收藏地 | 宝丽来工厂

中青摄影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 西沙群岛 | 九江决口 | 耀邦百年 | 告别铁矛 | 暗房师退休了 | 2018年度照片

微光活动 微光体验营 | 放映会|微光和朋友们 | 年度影展 | 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

责任编辑:孔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