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黄的APP把“租人”玩坏了

2019-06-04 | 快评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年来,共享经济席卷国内,一种新兴的时间共享平台也涌现出来,成为新潮的“租人”模式。据新华社报道,一些人以“出租自己”为幌子提供特殊服务。记者联系到一名“出租自己”的女性,对方称:“上门按摩,价格499元,且车费另付。”还有的女性标价每小时上千元。

感谢网络经济带给社会的便利,租人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但正如很多具有“双刃剑”效应的事物,一些灰色甚至违法的内容也搭上了“租人”便车。租人APP涉黄服务治理的难点,是平台审核把关不严,更有不少平台从一开始就瞄着道德底线和法律边界。

首先,监管上应引导平台自律,其次,相关立法也应逐步完善。比如,用户注册的实名制认证不能含糊。《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就已明确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实行实名制管理,但在记者调查中,随意选了几个租人App注册,只有一款软件需要脸部扫描,其余的,个人信息、照片均可随意填写和上传。上传一些暴露的照片,既无障碍也未收到任何敏感信息警告。这难免让人怀疑,一些平台是否在有意配合“灰色注册”?

注册的低门槛,以及对“上门按摩”“每小时收费上千元”的敏感服务与价格,一些平台是否有意睁一眼闭一眼,并不难分析。搜集用户隐私信息时,平台都非常认真、用户稍有不配合都通不过,而用户的消费偏好,平台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可见,平台的眼睛不但睁得大,而且好像始终在“观六路、听八方”。说那些涉黄敏感信息它看不到也听不见,是不是选择性失明失聪?

我认为,立法上应明确具体地设定平台的审核与管理责任,而过滤敏感信息的技术,应成为平台经营的标准门槛之一。若连“只做男士,专业更懂你”“啥都接”这种敏感信息都过滤不出来,还做什么网络应用?

存在涉黄租人服务的App中,成心赚“黄”钱的恐怕不在少数。网上曾有文章描述“女大学生”被网络平台借贷逼入绝境后,通过出租自己而咸鱼翻身,几个月间赚到30万的“励志故事”。实际上就是一篇租人广告软文。输入关键词,能搜出很多这种忽悠性的营销文。可见,有些平台在引导用户方面,也是蛮拼的。

不少平台打擦边球的技能都是越来越娴熟,要坐实其推广灰色业务的证据,并不容易。这让行政治理面临新的挑战,需要“道高一丈”。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形成合力,一是努力搜集证据,突破信息孤岛,实现跨部门、跨地区开放共享;二是线上线下联动,整合做大行政资源的优势,进行综合治理,从而有效遏制平台涉黄经营。

对于查实提供涉黄服务的App,应该发现一个查封一个,把经营者列入“黑名单”,实行资格禁入管理。只有依法加大平台的违法成本压力,平台经营者才会真正重视。

作者:马涤明

责任编辑:王钟的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