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车司机到画家有多远?他决定换个活法

06-09 13:17 | 展览来源: 上观新闻

2005年,卡车司机孔龙震在一段山路上遭遇刹车失灵,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段经历让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金钱成了浮云,他决定用余生去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当一个画家。

一个初中就辍学,从未接受过绘画训练的卡车司机,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驾驶室是他的画室,方向盘是他的画桌。人们在他的作品里看到一种“野生”的自由与灵动。在能量的流转与色彩的律动中,他将来自大地的生命感知传递给看画的人。

2012年,孔龙震把作品铺在厦门海滩办了人生第一个“展”,引发了媒体的关注。2015年,他受邀前往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办展,他的故事被拍成专题纪录片《中国人的活法—开卡车的艺术家》并登上央视。2017年,孔龙震曾在上海举办个展“孔龙震·天·启”。如今,两年过去了,孔龙震还好吗?他经历了什么?画了些什么?

67日,艺术传播机构艺高高artgogo和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联合举办的“孔龙震 大地”2019上海个展暨一万三千公里独行完成展开幕,将展至77日。在文化广场的户外舞台上,包括水墨国画、丙烯油画及雕塑陶罐在内的近百件作品开放展陈。作品中呈现的是孔龙震一路所见的道路与山河,也是一个画家对卡车司机身份的重新审视。

这场展览始于2017年孔龙震重走卡车之路的发愿。他从南国驶向北疆,从春天走到夏天,完成了他一万三千公里的独行梦。此后,他又花了近半年时间,将一路上所见的山、河、湖、海,与朝阳、黄昏、月夜、星空,统统装进了作品里。

在展品中,有一件22米的巨幅画作,名为《鸿雁北归》,这是孔龙震最喜欢的一件作品。“这组画作浓缩了我此行的重点行程,起点是厦门的海沧大桥,途经漳州、汕头、龙虎山、景德镇、河南、西安等地,一直到终点内蒙古的呼伦湖。”作品中,他画出了昼夜变换的不同场景,呈现出此次旅行中的“魔幻现实感”。

好不容易摆脱卡车司机的身份成了画家,为什么要再次出发,去过在路上的生活?孔龙震说,虽然经历了媒体的曝光,他越来越受关注,到各地办展,作品也被不少人收藏。但他发现,自己遭遇了创作的瓶颈期。有一段时间,他每天待在厦门的工作室里,却怎么都画不出来,于是他决定出去走走。在艺高高创始人兼首席艺术官曹启泰的帮助下,有了这场一万三千公里的独行之旅。

“一个人在路上跑着,总是有各种灵感源源不断地涌来,甚至是一种井喷的状态。人在孤独的时候就会被迫思考。”孔龙震说,“虽然在驾驶室里身体如同‘困兽’一般,但心灵上却是自由的。”

这次漫长的采风旅途让孔龙震收获了许多。他突然觉得,创作的激情与灵感一下子都回来了,画技和风格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未来我会持续在路上,只有在路上,才能发现不同的人和事,才能创作出内心想要的作品。”孔龙震说。与展览同时发布的,还有名为《行,换个活法》的画册游记,记录了整个100天旅程中,他的见闻感悟和艺术创作。

孔龙震曾说他有两个梦想,一是重走当年的卡车之路,换一种状态去看看一路的大好河山;二是把赚来的钱用在为老家的孩子们盖一间“开始”艺术教室,让孩子们能比儿时的自己更早有机会接触艺术看见色彩。

如今,这两个梦想都已经实现。盖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芝麻洼乡孔寨村的“开始”艺术教室,每天都有村里的孩子们跑来和孔龙震一起捏泥巴、写字、画画……艺术教室的故事还被拍成了纪录片,叫做《我的艺术我的团》。

在自己画册的序言里,孔龙震写道:“现在,我不想做一个画家了,做画家没意思。”他不想将创作变成工作,也不想为了钱而创作。“我就是田野里窜出的一只野兔子,我还要窜回我的田野,画画于我就像挠痒痒,痒了就挠,挠个痛快……”

作者:吴桐

责任编辑: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