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相传,这几份“85岁”的家书何止万金

2019-06-14 | 要闻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于都6月14日电(记者 唐希 王增强)每次当孙女欧阳强从外地回来的时候,家住于都县新陂乡群联村的76岁老人欧阳可辉都要领着孙女来到自己的房间,小心翼翼地打开锁在自己床头旁柜子里的木盒,把自己父亲在战场上寄回来的家书的复印件拿出来,给孙女讲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的父亲与家书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真的已经听了无数遍了,”欧阳强摇了摇头无奈地笑笑,“但是每次我和弟弟们回来,爷爷还是会不断重复。”说罢,她握住了站在旁边的欧阳可辉的手,笑着对他说:“是不是,每次回来你都要说。”

家书被装在小木盒中。受访者供图

家书的故事在欧阳可辉的家族中已经被传颂了几代了,那四封珍贵的家书一般是不轻易“见客”的,它们一般都躺在欧阳可辉那个上了好几层锁的木盒中。为了让整个家族的人都了解这个故事,欧阳可辉还专门走了近三十分钟到镇里将原件复印了数十份,确保直系亲属中每人都有一份。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被老人视若珍宝的家书到底写了些什么?欧阳强向记者讲述了家书里的故事。

欧阳强称,其实这四封家书中,只有三封是欧阳可辉的父亲欧阳洪长在前方写的,还有一封是欧阳可辉的爷爷欧阳荣发给欧阳洪长的回信,但“可能是军队开动”,寄出去的信被退回了。

四封家书原件。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增强 摄

欧阳强表示,这些保留下来的完整信件都是在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写下的。欧阳洪长自幼父母双亡,后被叔叔欧阳荣发收养长大。1932年,18岁的欧阳洪长参军了,当时他与叔叔欧阳荣发约定,如果自己回来便一起和和美美过日子,如若未回来便让欧阳荣发的长子欧阳克铃将最小的儿子过继在自己名下。带着对革命坚定的信仰,欧阳洪长出发了。

这一走便是两年。1934年2月15日,欧阳洪长给家里写了一封家书。欧阳洪长首先在信中询问了欧阳荣发的健康以及家里的一些情况,“我们不晓叔叔身体是否(康健),不知家里一切情形事实。”接着他表示自己目前一切平安,希望家里人不要挂念,并且希望叔叔能“寄鞋一双,寄纸洋贰元”。他还嘱托家里人“鼓励全体青年群众起来扩大红军到廿二师来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能保障土地分田的胜利。”最后,欧阳洪长让欧阳荣发收到信后“马上回音”。

1934年8月30日与1934年9月9日,欧阳洪长又写了两封家书,交代了自己一切安好并询问了欧阳荣发的身体以及家里的生活情况。他希望家人寄“纸洋肆元前来应用”,还嘱托欧阳荣发“家中要节省经济送到前方给红军”,并且请求叔母“做一双布草鞋”给他。他称自己与战友“在前方勇敢冲锋消灭敌人”,希望叔叔在家中要多做宣传,“鼓励一帮青年赤卫军到前线来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

1934年8月3日,欧阳荣发写了一封最终没有被欧阳洪长收到的信件。欧阳荣发在信中写道,“在八月间收到了你们的来信,知你在前方身体强壮,我们阅信后心甚畅快。先寄来大洋贰元与你应用。因接到你们的信到如今很久了,谅你们的队伍开动,现今不知你开到何处,所以布草鞋家们不曾寄来。”欧阳荣发还很细心地提醒欧阳洪长,要写清楚军、师、团、营、连、排以及驻扎何地,这样才能将东西寄给他。并在信中期盼他在前面要努力工作,消灭敌人第五次围剿,争取革命胜利……

最终,“在前方勇敢冲锋消灭敌人”的欧阳洪长没有平安归来,家里人甚至不知道他在何时何地牺牲的,只是在等了“很多年之后”,欧阳荣发将自己大儿子生的小儿子欧阳可辉按照约定过继在了欧阳洪长的名下。“我们推测是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欧阳强说,“因为爷爷依稀记得在未被保留的信件中看见了‘湘’这个字。”

欧阳强(左一)与爷爷欧阳可辉(左二)及弟弟(欧阳彦)(右一)的合影。中国青年网记者王增强 摄

这些家书的故事欧阳可辉已经讲了太多次了,欧阳强已经能记下了。欧阳强和弟弟们一回到家,早已习惯了爷爷的这一整套流程:到锁好的柜子里拿出书信的复印本开始教育自己和弟弟们。

“你们在外面,一定不要牵挂我们,工作一定要尽心尽职,无论是给私人做还是国家做,都要对得起良心。”这是欧阳可辉经常对欧阳强说的一句话。虽然在采访中欧阳强几次开玩笑地说爷爷唠叨,但是这些家书以及背后的故事,她也早已视若珍宝。

这些家书于欧阳可辉一家有着太重要的意义了。但就在今天,他们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举动,将宝贝了几十年的家书捐赠给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欧阳强说爷爷做这个决定也是出于一个“私心”,“太爷爷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和荣光,爷爷希望太爷爷的血没有白流,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太爷爷,记住太爷爷,让太爷爷不被历史尘埃湮没。”

“我们非常珍惜他留下来的这些信件以及背后所承载的精神”,欧阳强坚定地说,“它代表了一种坚定的信念,以及为了革命舍生忘死的精神,我们一定要继承!”

作者:唐希 王增强

责任编辑:张胶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