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图集:福建宁化的红色遗迹

2019-06-18 | 要闻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福建宁化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也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作为“扩红补给”重点县,宁化被称为“苏区乌克兰”,全县13万多人口中有十分之一都参加了红军。其中6000多人参加长征,胜利抵达陕北的只有58人。目前,宁化登记在册的烈士仅有3301人,其余均是无名英雄。宁化人不仅提供了兵源,还募集“千担纸、万担粮”和数十万钱款,为红军提供粮源和财源保障。

80多年过去了,当地各镇、村仍保留着不少红色印记。红军医院、红军指挥部、武器与军号、扩红宣传标语……见证着那段火红的历史。


宁化县淮土凤山村红军长征出发地,“红军万岁”门楼。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摄


宁化县淮土凤山村红军长征出发地,朱德演讲旧址。 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婉莹摄


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战地医院旧址。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强摄


宁化县湖村镇巫坊村红军医院旧址。1933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挥师攻打泉上土堡,中革军委设野战(临时)医院于巫坊村石下乡(今湖村镇石下村)丘氏祠,泉上土堡战役取得胜利后,转为常设红军后方医院。 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婉莹摄


清流县林畲镇毛泽东旧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摄


清流县林畲镇毛泽东旧居。 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婉莹摄


福建省宁化县曹坊镇红一军团驻地暨林彪旧居,站立者为房屋继承人、92岁老人曹登鑫。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强摄


清流县林畲镇毛泽东旧居,清流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刘光军讲解红军标语:“ 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勾结童子军的刀团匪。红军七师一团(宣)”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强摄


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战地医院旧址标语:“苍蝇是传染病的源,扑灭苍蝇等于消灭敌人。我们每一个同志该热烈的扑灭它,成为日常工作。”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婉莹摄


福建省宁化县曹坊镇红一军团驻地暨林彪旧居,房屋继承人、今年92岁的老人曹登鑫介绍红军标语。标语内容为:“十六岁以下的青年工农每天工作不能超过六小时。”“青年工作和成年工作同等的,得同等的工钱。” 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婉莹摄


宁化县革命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复刻版)。原件为国家一级文物,藏于纪念馆库房。 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婉莹摄

号谱的捐赠人罗广茂于1930年初以15岁的年纪加入红军,曾中央军事学校陆地作战司号大队学习,毕业时拿到这本记载着红军部队番号、作战口令,指挥战斗、安排学习、生活等曲谱的《军用号谱》。回到红四军后,罗广茂先后任朱德的司号员、红十二军101团任司号员、红五军团43师师部当号长等,1934年在连城养伤后与中央队伍失去联系。为逃脱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罗广茂躲进深山的纸厂做工,因担心号谱落入敌手,悄悄潜回福建长汀老家将号谱交给母亲妥善保管。1949年解放后,罗广茂的母亲已想不起《军用号谱》所藏之处。直到1974年,年至花甲的罗广茂在拆建家中谷仓时,在仓底木板上钉着的油纸包内发现了这本号谱,不由泪流满面。第二年,罗广茂便将《军用号谱》连同号嘴一并捐给了宁化县革命纪念馆,这本号谱也成为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福建省宁化县泉上镇罗李村土堡战役纪念馆展品,红军用布做的简易挎包。 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婉莹摄


福建省宁化县泉上镇罗李村土堡战役纪念馆,红军使用过的武器。 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婉莹摄

责任编辑:齐琪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