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长宁地震与汶川地震无关

06-19 14:33 | 财经+来源: 北京青年报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发生后,短短一天内,余震不断。灾情发生后,围绕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否有更强余震的可能、为何余震频发、灾区通信如何得到保障,以及震后交通情况等大家关注的问题,相关部门和专家一一作出解释。

长宁6.0级地震的原因何在?

据新华社消息,针对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的6.0级地震,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序列为典型的构造地震活动。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为走滑型地震。

中国地震局信息显示,此次地震位于川东南地区,发生于四川盆地边缘的长宁背斜构造附近规模不大的次级断层上,与上述6级以上地震处于不同的构造位置,也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汶川8.0级地震和芦山7.0级地震处于不同的构造位置。

本次地震所处的川东南地区,自2018年12月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跃,本次地震南侧约14千米处曾发生2018年12月16日四川兴文5.7级和2019年1月3日四川珙县5.3级地震。

地震后为何余震多发?

据新华社消息,针对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的6.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海涛研究员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序列为典型的构造地震活动,与同类地震相比余震较丰富,这可能与震区附近分布有多条规模不大的次级断层触发活动有关。

据了解,1900年以来,震中50千米范围内未发生6级以上地震;震中100千米范围内发生过2次6级以上地震,分别为1917年7月31日云南大关6.8级和1974年5月11日云南大关北7.1级地震,其中云南大关北7.1级地震为距本次地震最近的6级以上地震,空间距离约80千米;震中100至200千米范围内发生6.0至6.9级地震5次,均属于1935年至1936年四川马边6级强震群序列。上述6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川滇块体东边界的马边-大关地震带上。

此外,本次地震序列相对活跃,截至18日8时30分,共记录到3级以上余震17次,其中3.0至3.9级地震12次,4.0至4.9级地震3次,5.0至5.9级地震2次。

地震后有无发生更大余震可能?

四川省宜宾市发生6.0级地震后,又发生多次余震。

四川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杜斌表示,震中位于长宁县双河镇,处于四川南部,构造上位于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震区100公里范围内地表没有发现大规模区域性活动断裂。四川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杜方表示,地震处于四川省中等地震活动区,这个区域主要有规模不大的一组构造,发震能力有限。

灾区通讯信号如何保障?

地震发生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6月18日上午9时发布消息称,已出动抢险人员110人、应急抢险车15辆、应急通信卫星基站车3辆、油机37台、卫星电话8部,安排基站线路巡检和全力保障震区通信畅通。目前,网络运行基本正常,未发生大规模断站和拥塞,少量通信设备受损,均已第一时间安排抢修恢复。同时,外场服务保障方面已发送关怀短信,涉及300万用户。

另据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消息,地震发生后,四川联通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集结抢险人员86人、抢险车辆17辆、抢险油机109台、应急通信车4辆、卫星电话20部等赶赴震中区域。四川联通还在受灾区域预备2台光缆抢险无人机,加强灾备防范。目前,联通网络运行总体正常,干线正常,少量基站中断,抢险人员正逐步抢通恢复。

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的客服人员表示,一旦出现信号大面积瘫痪或基站遭到破坏的情况,会第一时间增加移动的基站,临时增强受灾区域的网络信号,尽快恢复那边的网络信号。

6月18日下午,北青报记者从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客服处了解到,地震发生后,已经启动保障机制。“一旦发生信号大面积瘫痪的情况,将驾驶‘救灾直通车’前往事发区域,人工增强信号,保证该区域的正常通信。”

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客服人员则表示,目前当地提供24小时10010寻亲报平安及紧急开机服务,同时四川联通客服中心与中国联通全国客服热线联动,建立了寻亲报平安、灾情信息查询等转接流程。“如果联系不上那边的亲人、朋友,可以提供需要联系人员的姓名和号码,会安排专人去联系,这是针对地震后开通的应急方案。”

地震致交通受损是否影响救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灾情发生后,途经成都的多条铁路均有不同程度震感,6月18日共有超过100趟途经成都、宜宾等地的列车停运。受灾情影响,长宁县境内多处道路塌方,相关部门紧急实施道路管制,通往长宁的多个高速路口封闭。

据宜宾市政府消息,灾情发生后,宜宾市交通运输局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抢通生命通道,并派出工作组,全面部署交通保障救灾工作。同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迅速视频调度指导,目前进入灾区主干公路全部畅通,受山体塌方影响的309省道已经打通,交通恢复正常。

据介绍,四川省公安交管部门共投入警力2200余人、警车500余辆次,全力投入震区交通应急管理工作,排查出路面裂缝、沉降、桥梁错位及道路塌方等安全隐患50余处。通过近端管控、远端分流等措施,重点保障主要救灾通道畅通,减少非必要车辆进入抢险救援区。截至18日11时,共护送消防、电力、医疗等救援力量200余批次,服务救助灾区群众500余人次。

6月18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醒,为保障通往灾区道路畅通,确保救援救灾车辆顺利通行,请勿自行驾车前往灾区救灾。行经通往灾区的高速公路时勿占用应急车道,遇到救护车、救援车以及救灾物资运输车辆要及时避让;灾区及灾区周边社会车辆要配合交警疏导指挥,共同维护救援通道安全畅通。

地震波到达前 宜宾等地发预警提示

专家称地震预警需要两大前提条件 预警有一定作用但切勿夸大

6、5、4、3、2、1,警报响起……地震发生后,多位成都市民拍摄了地震预警的视频并发到网上。记者注意到,在6.0级地震波到达成都市区之前,成都多个社区和学校响起了“地震预警”的报警声,安装在社区的扩音喇叭用倒计时的方式,向居民告知地震波即将到达的消息。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宜宾、乐山、成都等地的市民提前从电视、手机、专用地震预警终端等接收到预警提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给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给乐山提前43秒预警,给成都提前61秒预警。大陆地震预警网对主震后的余震,包括23时36分四川宜宾市珙县5.1级地震、6月18日零时29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4.1级地震等均成功预警。

6月18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本次地震预警情况。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地震预警不是预报,而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实现全自动警报。”

他同时表示,希望今后地震预警不要再上新闻,老百姓收到地震预警都感到很正常,这才是地震预警新常态。

提前预警

79个区县提前发出电视地震预警

本次长宁地震,地震预警网提前10秒向宜宾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电视、手机、社区、学校等同步发出预警,在网上引发强烈关注。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了解到,初步统计表明,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成都市、凉山州、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市及云南省昭通市等212所学校提前0-57秒发出预警,学校师生及时采取措施避险,保障了学校师生的安全,其中,成都市的180个学校提前收到预警。成都市101个社区提前57-68秒发出预警,市民及时进行了合理的避险。

此外,宜宾市、乐山市、成都市等13个市州的共79个区县开通了广电和互联网电视地震预警的区域发出电视地震预警或预警提示。云南省昭通市、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雅安市等三地的4个农村场镇提前7-65秒发出预警。宜宾市珙县、南溪区、兴文县、屏山县医院(卫生院)及乐山市人民医院等提前4-43秒收到预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某核反应堆、彭州石化、呈祥化工、成都铁路局及成都、雅安、凉山电力等重大工程提前10-78秒收到预警。

系统反应

秒级响应网络 发出到收到仅需五六秒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管委会2018年5月实施了在60个社区启用地震预警“大喇叭”。在本次地震中,成都高新区的众多居民听见了响彻夜空的60秒倒计时“滴”声预警警报,受到了不少关注。

北青报记者从四川高新减灾研究所了解到,“滴滴、滴”是不同的声音提示烈度,对应不同的影响程度。研究所所长王暾说,依赖于地震预警的烈度而发出不同声音,包括了滴滴声、滴声与没有。6度以上就是滴滴声,表明有比较强烈的震感;如果在4度到6度之间,那就是滴声,表明强烈晃动有一定破坏性;而如果在3至4度,就是有明显晃动,但是一般来说没破坏性,如果是10、9、8依次类推倒计时,那么关注即将到来的地震就可以了。

王暾称,整个地震的预警系统是全自动响应的,是秒级响应网络,从地震发生到手机收到预警大概是五六秒左右。本次发生地震的宜宾市是全国首批规模化安装地震预警的地区,早在2013年就开始安装地震预警传感器,其传感器已安放在宜宾市每个乡政府内。

覆盖范围

达220万平方公里 覆盖九成地震区人口

据王暾介绍,地震预警分为传感器网络、预警中心、预警的应用三个层面。从传感器网络来说,目前,大陆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已达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的90%,已成功预警芦山7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52次破坏性地震。截至今年5月28日,该预警网的广播电视预警已延伸至四川省13个市州,覆盖79个区县,占四川省地震区区县的60%。

下一步地震预警的重点将是“最后一公里”,也就是预警应用的建设。王暾表示,目前的问题就是应用还不够,比如目前成都有180个学校收到预警,今后要覆盖到全部的1100多所学校。

虽然只有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但是在王暾看来,民众、学校、办公地点等接到提前几秒到十几秒的预警就可以减少人员的死伤,国家重大工程也可以避免造成损失。比如在有3秒的预警时,可以就近躲在桌子底下;如果有5秒,那么一楼的人可以疏散到楼外,高楼层的人可以就近避险到卫生间等场所;如果有10秒,一楼二楼的可以疏散到楼外,而高楼层的人可以在家里就近安全的地点避险,也可以离开电梯。

据介绍,已有理论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63%。

不同看法

预警有一定作用 但切勿夸大

对于备受关注的地震预警,也有部分专家提出了不同看法。18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海涛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提前60秒甚至更长时间的震感信息预判,不要轻易把它说成“预警”,可称之为“震感提醒”。

18日,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原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徐德诗接受采访时称,“地震中受灾最重的,就是离震中半径20公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人们最需要预警,但20公里的距离,竖波、横波的时间差非常短,对于重灾区的人们来说,这种预警没有太大的意义。”

徐德诗认为,地震预警有一定作用,但切勿夸大。因为预警依据的原理决定,此方法在最需要得到警报的地方存在盲区,地震预警主要可对及时掌握信息、防止次生灾害发挥作用。

广东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主任邓志辉则对媒体称,地震预警需要两大前提条件:第一,震中必须有精度比较高的地震台;第二,最快的预警信息到达需要6秒,而6秒之内则处于盲区,理论上已证明震中大约30多公里以内是不可能预警的。但对于强震,地震预警是有一定意义的。

责任编辑: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