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也算学分?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火了

2019-06-23 | 教育+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在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有一个特殊的排行榜。这个排行榜是根据学生每天垃圾分类的情况进行积分排名。据介绍,正确投放1斤垃圾可兑换10积分,100积分就相当于1块钱,可以去学校的相关商店换购物品。

每天,同学们只需把垃圾袋放置在智能投放站顶部的托盘上,拿出校园卡在感应区轻轻一刷,垃圾滑落同时,手机屏幕上就会很快显示这次垃圾分类所获得的环保积分。如今校园里很多大学生开始热衷攒积分“爬榜”。

该校机械自动化专业大一学生杨吉祥被同学们称为“四千分大神”。在学校的排行榜上他位居第十名,第一名同学积攒了近8000分。

“一开始积分攒够了,我马上去超市换了一袋洗衣液。如果不是花掉了一点,我的积分现在还能更高。”杨吉祥笑着说。作为学校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他几乎是全校最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学生。如今,他身边很多同学的积分都在500分左右。

在杨吉祥的宿舍楼下,有一排特殊的智能投放箱。据该项目负责人尹先生介绍,智能投放箱严格按照垃圾四分类标准进行。“如果同学们能够严格按照四分类标准进行投放,还可以获得双倍积分。”


其实,要在校园里推进垃圾分类并不容易。校园里学生扔垃圾的习惯已沿袭了十多年,很多学生习惯把垃圾一股脑袋扔进桶里图个方便。所以,一开始在校园里推行垃圾四分类,让学生们都难以适应。

尹先生介绍,面对复杂的垃圾分类模式,很多同学想要正确投放,都得“三思而后行”,效率很低,不少人干脆放弃分类,直接扔进同一个垃圾箱里。对此,学校很快把四分类简化为二分类,作为垃圾分类的过渡和适应阶段。

为此,学校专门给每个宿舍发了一黑一白两种颜色的塑料袋,让学生们在宿舍就完成分类。其中白色代表可以回收的垃圾,黑色袋子代表其它垃圾。“产生垃圾时就把垃圾放在对应的垃圾袋里,直接完成垃圾分类工作,到了楼下,直接投放就好了。”

一开始,还是有一些同学改不过来,学校每天都会安排人手在垃圾分类箱旁边监督。大约一周后,垃圾分类的现象好转很多。

如今,杨吉祥所在的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专门进行督导垃圾分类。目前,整个团队有80多人,他们都是“最早吃螃蟹的人”。5月,他们在课余时间,挨个儿走访宿舍,宣传垃圾分类,根据大伙儿意愿,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经过1个多月,校园里垃圾分类的氛围大大提高。几月下来,很多学生告别了“来着不拒“的传统垃圾箱。学生每次刷卡的数据都会被收集到“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每天的数据,学校就能了解每天每个学生的垃圾投放量,检测垃圾分类的效果。

垃圾分类进校园是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且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如今,该校已经把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写进了学习手册,二级学院把垃圾分类的科普工作做到了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校园里也拉起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语和横幅。此外,学校还出台规定,划出6学分作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学分”,将每个学生垃圾分类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如果素质学分不够,将会影响毕业。每学期还会组织5次垃圾分类知识考试,同样与素质教育学分挂钩。


“改变全校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行为习惯,这是垃圾分类进校园最难突破的问题。”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席海涛表示,这种周期长、难度大的工作,需要充分的前期铺垫。除了准备充分硬件,还要让每个学生熟知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做好心理准备。年轻大学生都处在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纪,这时候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尤为关键。

作者:李超 王康

责任编辑:侯歆钰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