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更多惠民实效

2019-06-24 | 评论+来源: 北京青年报

6月22日,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天津举行。按照协议,京津冀主要围绕异地就医住院、门诊直接结算,医药产品集中采购和医疗保障协同监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有利于解决三省市群众看病垫资和跑腿报销问题,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并将进一步加快京津冀医疗保障同城化、信息化、一体化进程,让三地群众享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京津冀区域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要实现协同发展、协调迈进,必须推进产业升级转移,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同时必须秉持“民众福祉改善”导向,保障京津冀三地群众能共享区域经济发展成果,要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效,增强群众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此次京津冀三地达成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是针对工作难点、百姓痛点集中发力、对症下药。比如,河北廊坊燕郊距离北京市区仅30多公里,这里有近40万居民持有北京社保卡,而与北京紧邻的河北14个县市正在推进康养基地建设,由此推算,未来北京将有30万至50万人到河北养老。在以往,异地就医令人头疼,异地看病需要自己先行垫付门诊医药费,再将单据带回投保地医保部门进行人工报销,不仅周期长,往返奔波更是耗时耗力,十分不便。目前,京津冀已有部分地区实现异地就医刷卡结算,此次三地达成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京津冀异地就医住院、门诊直接结算网络将陆续铺开,未来全面实现医保卡实时结算,将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多便利。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第五个年头,以往存在的异地就医报销难、检查结果不互认等问题,正逐渐改善。五年来,北京与河北唐山、张家口等地区医疗卫生合作项目有效运转,截至今年年初,北京市17家医院与河北20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33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约300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北京市660多家医疗机构、天津市约200家医疗机构纳入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范围,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正在进入共享时代。另外,北京一些医疗机构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空地一体化救援模式,主要辐射京津冀地区的急危重症患者航空转运绿色走廊,已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熟模式。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继续加快京津冀医疗保障同城化、一体化进程。京津冀三地医疗服务联系日益紧密,在推进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医疗机构合作障碍正在逐步破除,下一步应通过远程会诊、专家下沉等举措,化解基层患者在当地诊断疑难病症的难题。京津冀三地要持续在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的框架下,通过技术合作、科室托管、合作共建、人员进修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优化三地患者的看病体验。

今年以来,在中央顶层设计和统筹决策支持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继出台优化发展改革措施,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三大城市群都在加快区域一体化整合步伐。推进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招。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让三地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更为优化,让广大群众从协同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让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城市群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展高地。

作者:樊大彧

责任编辑:杨鑫宇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