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湘江,突出重围铸辉煌

2019-07-04 | 军事+来源: 解放军报

在中国数以万计的乡镇中,地处广西兴安县的界首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但把它放到80多年前那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中来看,这个在中国版图上并不起眼的小点,就会变得气象迥然。

80多年前,就是在界首镇江边一个小小渡口,军委纵队渡过了湘江。中央红军突破湘江,使得敌人围歼红军的企图宣告破产。蒋介石无奈叹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

今天的界首老街,宁静祥和。沿着一座座老宅信步走来,历史就这样沿阶而下,来到波澜不惊的湘江。今天这里的一切,都被和平岁月重新塑造和打磨。

界首三官堂曾是红军渡江指挥部,因当地群众纪念红军,后来被称作“红军堂”。堂前石碑上镌刻的细密文字,向人们诉说着当年惊心动魄的故事:英勇红军,挥师西向,前有强敌,后有虎狼……数万将士,血洒湘江,为国捐躯,长眠山岗……

镇上,已是95岁高龄的马有益老人,仍清晰记得红军进入界首后的情景:“红军在村里杀猪,然后给穷苦人家分猪肉。”伴随着老人深情的回忆,80多年前那一幕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这是怎样的一场血战!红三军团为了挡住扑向渡口、扑向中央纵队的敌人,在新圩死守四天四夜,师以下团营连指挥员几乎全部阵亡;红一军团在脚山铺一带阻击敌人,付出了3000多人牺牲的沉重代价;红五军团第34师担任总后卫任务,全体将士用血肉之躯铸成铜墙铁壁,与敌人血战数日……

“暗红的血,像无数条蚯蚓在焦黑的土地上蠕动。山上山下,尸体一具挨着一具,有的俯卧,仍紧紧握着枪;有的仰躺,望着冬日苍白的天空;被炮火烧焦的树上挂着血肉模糊的残肢和烂成碎片的军衣,在寒风中轻轻抖动,像一簇簇灰色的野火……”这是后人描述的当年红34师的战场。然而这支红军队伍之悲壮惨烈,又岂是语言和文字可以表达!

当年,许多红军将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将满腔热血洒在红色沃土,将英魂融入滔滔北去的湘江。

现住在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田村的支义青老人,今年已105岁了。尽管年事已高,可一说起当年帮红军搭浮桥的往事,老人顿时精神百倍。老人一边用木头、竹条现场搭起浮桥模型,一边比划着说:那个冬天,枪炮声响彻天际,厮杀声不绝于耳,鲜血染红了湘江水,从那时起,就有了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据介绍,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出发以来最壮烈的一仗,也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仗。《红军长征史》说,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减少到3万余人。然而,红军以数万将士的巨大牺牲,撕开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

湘江之战,更让我们看到了理想和信念的伟力——即使付出了如此巨大的牺牲,也不能阻挡红军将士一往无前的脚步。江水奔流,那血色早已凝结成永不磨灭的番号,昭示着我们: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需要传承和发扬一往无前、敢于拼搏的长征精神,去镌刻突出重围的辉煌篇章!

作者:陈典宏 冯强 殷铁军

责任编辑:王裴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