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先支教,今天的年轻人依然需要家国情怀

2019-07-09 | 评论+来源: 南方都市报

7月7日,清华大学举行毕业典礼,一名来自甘肃国家级贫困县镇原县的本科毕业生登台发言。这位来自工业工程系的95后毕业生表示,自己要“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据悉,这位名叫张薇的毕业生已经获得了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但决定加入清华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先支教1年,来年再继续研究生学业。张薇发言的视频进入公共媒体之后,激起了很多讨论,许多人赞叹“不愧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这才是青年该有的样子”,“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好样的”。

镇原县隶属于庆阳市,位于陇东的庆阳市经济发展状况一直较为落后,其下辖县区之中,有5个被纳入最近公布的国家级贫困县名单。不过,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镇原的教育却办得有声有色。以2015年高考为例,镇原县有4位考生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这个成绩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实属不易。也正是在那一年,张薇以全省第14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录取。

当然,镇原县的问题还在于经济薄弱,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这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许多学生的人生选择。“初中时,我所在的班级有近1/6的人先后辍学打工;高中时了解到家乡的一名小学教师在黄土高原的土窑洞里为3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张薇的回忆揭示了这个教育强县的另一面。

舆论之所以褒奖张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她能够“饮水思源”。从贫困县走出,却能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公益实践。4年时间,张薇共计参与或组织14次大小社会实践,前往甘肃、山西、云南、广西、内蒙、浙江等多个省份。2017年寒假的一次调研中,张薇带队调研了家乡甘肃“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实施情况,为一个父亲早逝、母亲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的家庭联系了北京的公益组织,帮助三个孩子获得了学费资助。

作为一名农村地区的考生,张薇用自己的四年大学经历告诉大家,她是怎样在进校之初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基础是多么的薄弱;在综合素养方面,自己与大城市的学生存在多么大的差距。不过,这些差距最终都被缩短,因为张薇咬牙坚持了。对于张薇来说,她的问题是如何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后缩小与同学的差距;而对于张薇的大部分同学来说,他们的问题则是如何在东部大城市拿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不忘初心、理想主义,这些宝贵的品质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张薇。但更重要的是,张薇考上了清华大学,顺利毕业,还成功拿到了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这些不俗的成绩让她的毕业讲话更具分量。

大学应该是一个学习思考、学习建立自我、学习迎接社会挑战的地方,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人上大学、转热门专业、取得高绩点,仅仅是为了找一份高薪水的工作,进投行,进BAT,进部委。想找份好工作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一流名校的毕业生,不能将读大学等同于仅仅为了找份好工作。张薇未必是最优秀的,也未必是最具理想主义的,但她展示了不一样的人生选择:先做一个利他的人。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对于大部分毕业生都是可以尝试的。无论是支教、间隔年,或者是别的行动,都非常好。人生需要保持更多的可能性,大学生不该拒绝融入家国乃至人类的命运大势。拉丁语中,“职业”一词的原意就是“召唤”,当一个大学毕业生计划从事一项职业时,请务必扪心自问:这真的是我沉思过后的抉择吗?

作者:南都社论

责任编辑:杨鑫宇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