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青年婚恋焦虑还需释放更多善意

07-13 15:45 | 评论+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什么都可以将就,结婚不可以”——行走在城市里,总能听到一些单身青年如是说。看似潇洒的个体表达,实则有着不容小觑的样本探寻价值。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从全国范围来看,2018年结婚率仅为7.2‰,这个数字创下了近十年来新低。从不同省份的差异来看,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结婚率越低,2018年全国结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为倒数第二,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的结婚率也偏低。

青年婚恋问题总有着现实的投影。从结构上看,青年男女数量存在不平衡性,是一个比较硬性的客观原因。此外,全社会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房价高起、就业竞争激烈,以及年轻一代“独性”更强等原因,也都成为年轻人结婚路上的“绊脚石”。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婚姻观面临着新的挑战,青年不可避免地承担了集体性的焦虑,这种情绪的堆积越多,甚至会让年轻人有着“身不由己”的迷茫感。

追求幸福美满的感情,是每个人对幸福生活的基本诉求,外人无法用各种各样“为你好”的借口和理由来置喙。这里面,操碎了心的家长更需要做好自我调节。客观而言,那些在城市公园里自发形成“相亲角”的老人们,本身是在排遣着对于儿女情感支配的冲动,但却对孩子们形成了负面情绪的“助攻”。当优秀大龄青年们的婚姻大事成为一种家庭矛盾的时候,就更需要让双方坦诚地交流彼此对婚恋的价值观念,包括对“恨嫁”“待娶”的自我剖析。这种自我释放的善意,能大大缓解家庭成员的精神紧张,或许是避免一种隐性尴尬的“方案”。

再往实际看,年轻人的婚姻被绊住了脚,当然还存在着众所周知的原因——房价高、就业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尤其是一线城市,更是如此。但问题不是一直都是死循环的态势。前几年,二三线城市针对青年人才的“抢人大战”,就是明证。很多城市为优秀青年栽下落户便利、住房补贴等利好的“梧桐树”,既给城市输入了发展的澎湃动力,也为青年婚恋在背后“轻推一掌”。城市从筑巢引凤的角度出发,释放出更多有温度的善意,一定能得到“种瓜得瓜”的积极反馈。而从青年角度来说,则是在婚恋观念里形成了对安居乐业更深的获得感。当然,这种双赢,还需要建立在青年自己拥有足够实力的基础之上。

青年们的婚恋,既是情感的开花结果,更是民族的开枝散叶。后者的意义显然更具备现实的语境。要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就不能旁落和忽视他们对于婚恋的关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是党和国家青年工作的行动纲领。其中,《规划》明确对婚恋这一领域提出具体发展目标和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充分回应了当代青年的普遍关切。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近年来,团组织举办的联谊会日益增多,让很多青年打破了交际圈的狭小阻碍,让幸福降临在自己的身边提供了更多可能。这样的善意释放,当然要多多益善。

缓解青年婚恋焦虑还需释放更多善意。有共识更要有行动。婚恋这件美好的事,就好比是“一朵云靠近另一朵云、一个灵魂打动另一个灵魂”,它总是在强调着天时地利人和。诚然,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人相遇,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不过,生活还有更多现实的表达方式——我们不排斥它,也不回避它,在更多善意包围之下,相信幸福就在不远的将来等着。(谢伟锋)

作者:谢伟锋

责任编辑:郭艳丽